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方 《科学与生活》2009,(7):116-116
<正>蜗牛这种动物,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移动得很费劲儿,但仿生学家不这样认为。研究发现,蜗牛的爬行方式也包含了大自然的智慧,法宝就是它分泌的黏液。蜗牛能在墙上不掉下来靠的主要它黏液的黏力,但是蜗牛又不  相似文献   

2.
蜗牛,一种无脊椎生物,通过一种不寻常的机械原理驱动自身。本文结合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针对蜗牛运动介绍一种逆行波模型:在运动过程中,蜗牛身体底部软体足将产生一个逆行波,同时会在承载物与足之间分泌一层粘液(在本模型中假定为牛顿流体),正是波状足与粘液层的相互作用,给蜗牛的前行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琐谈蜗牛     
苏东坡《蜗牛》诗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这是在1100年前对蜗牛的形象描述。蜗牛是单壳体的软体动物,其壳壁较薄。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宜(即寒冷或干旱)时,能分泌出一种和壳口同形的乳白色、半粘液状的膜,并逐渐变硬,用以封闭壳口,称为“膜厣”。据观察,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8.5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计算,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为了保护自己细嫩的足皮,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粘质腥涎液,在粗糙的表面上“建造”一条光滑的“公  相似文献   

4.
蜥蜴和蚯蚓等一些生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勇敢地切断自己被咬住的躯体部位,以此来达到逃脱捕食者的目的.不过,科学家近日发现,拥有外壳保护的蜗牛,同样也具有这种本领. 日本科学家在冲绳县的中八相山地区,发现了一种萨摩蜗牛,能够像蜥蜴一样切断尾巴逃脱捕食者.这是首次在蜗牛身上确认有这种行为.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地区的蜗牛,具有这种独特的断尾逃生的本领呢?  相似文献   

5.
超级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解放了紫外线这“个生命的杀手”,防晒(或者说防紫外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日本科学家发现,河马出汗时分泌的红色黏液具有非常好的防晒效果。这种有双重功效红色黏液,不仅帮助河马抵御细菌感染,还能抵挡太阳光线对河马皮肤的侵害。日本庆应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河马本身没有汗腺,但它有一种专门的皮下腺体,可以分泌出黏稠状汗液物质。随着其中的色素分子不断聚合成更长的分子链,黏液也从开始的无色变成红色直至最后变成棕褐色。晒霜超级防超晒级霜防晒霜此前,人们认为河马出汗是为了降…  相似文献   

6.
刘涛 《知识窗》2010,(2):27-27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现在我终于明白,那只是传说中的蜗牛,再说了,自杀也不用爬那么高呀,晕不晕?  相似文献   

7.
蜗牛的头部有两只触角。大触角在前小触角在后。在大触角的顶端是蜗牛的眼睛。触角是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爬行时,两只触角会充分分开,像盲人的拐杖一样帮助蜗牛探路。如果触角碰到障碍物,蜗牛就会马上改变前进方向。触角还可以充当鼻子嗅气味,帮助蜗牛找寻食物。另外,蜗牛的视力极不发达。  相似文献   

8.
信不信由你     
鳄鱼不能够将自己的舌头伸出来. 蜗牛能连续睡3年时间不醒. 北极熊都是左撇子.  相似文献   

9.
白玉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因其肉色洁白如玉,俗称白玉蜗牛。白玉蜗牛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白玉蜗牛干肉含蛋白质60.42克,脂肪16.8克,糖类23.52克,另  相似文献   

10.
学校养的蜗牛终于下蛋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真是兴奋不已。我匆匆来到了自然室,直奔养蜗牛的玻璃缸前。只见刚下完蛋的蜗牛妈妈正在酣酣大睡,或许它太累了吧!记得一本介绍蜗牛的书上是这样写的:蜗牛6个月性成熟,此  相似文献   

11.
<正>青蛙不仅吃害虫,还有可能帮我们抗流感。美国和印度研究人员4月18日说,他们发现一些青蛙的皮肤黏液中有一种成分,有望用来杀灭H1型流感病毒。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免疫》杂志上报告说,此前已知青蛙皮肤分泌的宿主防御肽能够防御细菌感染,但他们从印度南部一种色彩斑斓、网球大小的青蛙中,找到32种宿主防御肽,发现其中4种肽还有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20,(3):33-34
说到蜗牛,大家肯定不陌生,雨后的墙上、树干上尽是它们的身影。个别品种的大蜗牛还成了世界知名的珍馐美馔。作为一种软体动物,无论大蜗牛还是小蜗牛基本都有光滑的外壳,不过你对它们的这种印象就要被颠覆了——一只浑身长毛的蜗牛搭乘琥珀胶囊从近一亿年前的白垩纪穿越而来,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有毛蜗牛物种。  相似文献   

13.
白玉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因其肉色洁白如玉,俗称白玉蜗牛。白玉蜗牛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白玉蜗牛干肉含蛋白质60.42克,脂肪16.8克,糖类23.52克,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幼体白玉蜗牛经过5~6个月的饲养可以长到30~35克。这时它的两性腺开  相似文献   

14.
正蜗牛经常被当作"慢"的典型,也经常被当作励志的榜样,除此之外,蜗牛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特点。最近,一项新的发现让人觉得蜗牛还挺"牛"的。当我们人类在做出复杂的行为决定,并且实施这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然后才能协调身体来完成。但是科学家对蜗牛大脑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蜗牛的大脑中只有两个细胞在分别承担控制和激励的任务,它们通过彼此的反馈来帮助蜗牛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蜗牛,它可是生活在地球上的老字辈生物了。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蜗牛就已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存了,现在全世界蜗牛的种类有22 000多种,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给人感觉笨笨的蜗牛,其实大智若愚哦!"蜗行牛步"的秘密成语"蜗行牛步",字面意思是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蜗牛是怎样"行走"的呢?按照常识,凡"行走"大多得有"足",即有"脚"。  相似文献   

16.
白玉蜗牛,属陆生贝类软体动物,是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11种蜗牛中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1、白玉蜗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白玉蜗牛个大肉丰、肉质肥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零,含20多种氨基酸和30多种人体有益酶的高级保健食品。在国外,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誉为世界四大名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却有一种神奇的鱼,每到旱季无雨、河流干枯时,它们就干脆钻进土中,用自己分泌的黏液包裹身体,几个月甚至于好几年都不会死亡。直到雨季来临后,它们才破土而出,又重新回到水中。  相似文献   

18.
蜗牛的故事     
吴琴 《百科知识》2010,(5):29-31
蜗牛是陆地上生活的最普通的一类软体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蜗牛。在春季或夏季,下一场小雨,人们就会在树下、墙角、草地上发现蜗牛。蜗牛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有螺旋形的壳,用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及头、足和内脏团,头部还有两对触角。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科学家一项研究显示,蜗牛唾液可能含有抗氧化剂,对人类皮肤有再生效果。据称一种属于大蜗牛科的蜗牛能分泌一种富含蛋白质、透明质酸和抗氧化剂的物质。这种奇特分泌物可能刺激人类角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迁移、附着力和存活率。从史前时期以来,中东和欧洲就有人吃这种来自大蜗牛科家族的蜗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低估了蜗牛的智慧!由于蜗牛的大脑太小,所以科学家一度认为,蜗牛对道路的记忆能力十分有限,没有归巢的能力。但是,一位69岁的业余研究者收集了自家花园里的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