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对质量考核量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黄克鲁提出的考核方法,有利于激励校对员提高校对质量。但这个方法对于实行“包校制”比较适用,因为其前提是一人包校一部书稿。承担包校者必须是校对经验比较丰富的校对员,从事校对工作不久的人和非专职校对人员,只是承担初校或一、二校。因此,试用此法时应从实际出发予以变通。  相似文献   

2.
还是集体交叉校对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是集体交叉校对好刘艳华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存在着集体交叉校对和一人包校两种形式。到底是集体交叉校对好,还是一人包校好,在校对行业中颇有争议。我认为,无论是从提高校对质量还是从缩短图书出版周期,集体交叉校对都优于一人包校。我们知道,校对员在年龄、生...  相似文献   

3.
校对,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稿逐字逐句进行核对。消灭排、拼过程中的错误,这就是校对员的工作、校对员的任务。但是,校对员不应该是按原稿核对校样的机器,而应当创造性地有思想地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校对员的职责除了核对原稿和校样之外,也有校正原稿错误的责任。报纸的出版时间是以分钟来计算的,它不允许有丝毫的延误,所以校对工作经常是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紧张的情况要求校对工作必须既快且好,来保证报纸的质量。要使校对工作既快且好,达到消灭错误的目的,每一个校对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一字不苟,始终如一地核对原稿和校样。这是保证完成任务的主观条件。从方法上讲,初校和二校的进行一般是照原稿校对,在校对中,总是先看原稿,后看校样。看稿和看样子,同读其他东西不同,一定要把每个字都看清、记清,同时也要适当地“断句”。“断句”是为了便于记忆,减少  相似文献   

4.
原稿磁盘化与校对定位□钟联一、问题的提出原稿实现磁盘化后,校对何去何从?这是近年来对校对工作研讨中出现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人认为,一旦原稿实现磁盘化,就不会出现因录入原稿而产生排版上的差错,至于原稿存在的问题则完全可以由编辑解决,不需要校对员进行“字...  相似文献   

5.
在一部书稿中政治性问题是第一位的,成书质量再好政治上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在校对过程中,要有政治警觉和职业敏感性.一般所说校对中的政治性差错,是指由于政治上的认识不清晰、技术上的疏漏等造成的政治性内容的个别差错.因此除了平时重点关注书稿在内容上是否有违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外,还要防止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马虎、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所造成的政治性失误.对于政治方面的差错,2001年12月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凡违反第二十六、二十七条“……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等属于内容质量不合格,对于此类图书不予出版.为防止政治性差错的出现,在校对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校对质疑正误的判断及处理是科技书稿校样处理的主要内容,编辑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校对质疑,对提高科技书稿内容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校对三个主体对于书稿质量的合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版校对工作流程中,书稿的校对工作存在着三个校对主体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专职校对者、著作人校对者(作者)和编辑校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三者都对书稿的最终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三个校对主体各有其特点,互补性也很强。三者既有各自的分工,又互相协作,在校对活动中既显示了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协作各展所长,形成了一种既互相协作又互相补足的合力作用,正确运用这种合力作用对书稿校样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书稿校样经过前期交互式校对后,在付印之前还要有一次最后的整体审视,全面整合编辑、版式设计、排版录入、交互式校对各项工作结果,才能转入到印制阶段.这就是校对后期整理,是校对为保障图书质量的最后承诺.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校对:分工不分家吐尔逊·阿布都拉编辑和校对是出版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两者分工而不分家。校对员根据原稿进行校对,但如发现原稿有误,也应提出来,由责任编辑负责处理,不能认为这是作者或编辑的事,就可以听任不管...  相似文献   

10.
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校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校对一般分为包校和分校两种.包校指一本书的三个校次从头至尾都由同一个校对员完成,分校则由不同的校对员分别完成三个校次.  相似文献   

11.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于2000年7月29日-8月 2日在大连召开以“磁盘书稿校对及校对软件应用”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家中央部门出版社的60名校对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共提交了论文或实验报告50篇,内容涉及磁盘书稿校对与传统校对之比较,书稿磁盘化对编校分工、校对体制、校对功能和校对方法的影响,磁盘书稿差错分析及校对防范对策,人机结合核对模式,以及磁盘书稿校对的量化管理等。 磁盘书稿和校对软件虽然都是新事物,但发展的势头很猛。两年前,磁盘书稿还只出现在少数大学…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校对组合,简称组合,指的是多遍校对由多名校对员分担的情形下,一遍遍校对之间依一定联系构成的总体(整体、体系、系列、系统)。如同若干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可以形成一个合力,校对组合也可以视同为一遍较高质量的校对。套用合力、分力的命名法,构成组合的一遍遍校对姑且名之为分校(现代校  相似文献   

14.
校对员要学点逻辑杨金花当前,图书文字质量出现滑坡,作者、编辑、校对都有责任。校对的功能有二:一是“校异同”,一是“校是非”。一个好的校对员,要在“校异同”的基础上,进行“校是非”。只“校异同”即使消灭了全部排版差错,还是不能保证图书没有差错,因为原稿...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与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平 《传媒观察》2007,(10):59-59
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文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把关工序,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读者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这就对报纸质量的最后把关者——校对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总装车间",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紧迫的时间条件下做好报纸的校对工作,及在突发情况下保持高质量的校对水平,是对校对员的更高一重考核要求。而这集中表现在对二校工作的完成质量和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18.
字词典是校对工作中最难的难点之一.因为字词典校对工作包括了其他书稿校对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大致分类为:词条内容、版面体例格式、字体字号、图文组合,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等等方面.下面,笔者就从以上涉及的几个方面,谈谈在校对中英文字词典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校对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些都需要校对员在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去钻研、积累和锻炼。现就校对员的业务修养内容和要求,提出如下几点意见: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校对工作的性质、责任,要求校对员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字词典是校对工作中最难的工作之一。因为字词典校对包括了其他书稿校对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大致分类为:词条内容、版面体例格式、字体字号、图文组合、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等方面。下面,就从以上涉及的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校对中英文字词典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字词典校对中,应首先注意分析的就是字词典的体例格式。在体例格式中,所包括的方面有字体字号、天眉、页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