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恩斯与凯恩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是现代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斯经济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危机的产物,开创了西方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目的就是试图找出危机的根源与应付危机的对策。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理论,其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国家干预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它也必须会带来通货膨胀,形成“滞胀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凯恩斯归于彻底的财政主义者,反对货币政策。人们也把7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现象,主要归咎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这对凯恩斯是不公正的。凯恩斯虽然是一个财政主义者,但他并没有忽视贬低货币政策,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货币理论具有相当大的份量。同时,在凯恩斯那里,货币理论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其贡献之大并不亚于他的财政理论。凯恩斯在货币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扩展了货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偏好理论,从而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利息理论,他还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理论,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但以后的凯恩斯主义并没有维尔凯恩斯的本意,而是将凯恩斯经济学引向了货币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科学性,研究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理论,探讨其中所具有的现实合理性,对当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产生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获得迅猛发展。该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并辅之以政府对货币供给量的适当控制。面对凯恩斯理论所不能解决的“滞胀”问题,货币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以制止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而主张“单一法则”,即单一地控制货币的供给,把握好一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私人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当时所起的作用,而且还在于它的历史影响.从新政肇始,国家干预,尤其是财政干预通过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常规.这对于防止30年代大萧条那种动乱局面的再现,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积重难返的问题.这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国债大增和高利率.这是造成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的深刻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战后几十年来,西方各国都在竞相推行凯恩斯的扩张刺激政策,给危机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注射“激素”,确实收到一定“疗效”。但这只能是头痛医头,腿痛医脚,必然萌生新病,造成了持续的通货膨胀,结果导致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症的产生,西方又称此为“滞胀病”,成为西方世界双重的“社会瘟疫”。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自产生以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包括货币金融学及当代西方经济本身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虽然他们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但认为货币政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上 ,凯恩主义的货币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各国的实际经济运行中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全面、细致地研究凯恩斯主义 ,抓住西方经济学这一“牛鼻子”…  相似文献   

7.
五、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时期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时期 ,即经济发展停滞 ,伴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两者并存。这种奇怪的“结合” ,并不是短暂的 ,而是较长期的 ,约有十来年时间。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滞胀”。在此期间 ,生产停滞 ,失业剧增 ,物价上涨 ,工资下降。造成经济“滞胀”的原因有 :( 1)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通货膨胀终于抬头。关于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  相似文献   

8.
后凯恩斯主流学派,又称新古典综合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新凯恩斯主义或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物。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索洛和托宾等人。本文试图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混合经济”模式作一扼要评介。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随着英国强大的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和美苏在全球争霸,英国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同时,经济上患上了严重的“英国病”,导致劳动生产率长期发展迟缓。到了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与工业危机、国际货币危机交织在一起给英国的资本主义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国内长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基本失效,导致了增长停滞、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三者并存的滞胀危机。工党和社会民主党政府长期大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也走到了现有框架制度所能容忍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决心重…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学报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的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 )已被中国金融出版社作为第二批金融博士论丛之一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详述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效应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追溯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各国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阐明了西方其他各学派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本着客观公正、博采众长的原则 ,论述了凯恩斯学派对中国货币金融…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其“一般逻辑”之一是用适度通货膨胀刺激消费.从罗斯福到尼克松,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凯恩斯的反危机主张.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正常的储蓄偏好及未来实际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等原因,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不合逻辑的现象--通货膨胀的效应与预期目标相反,高通胀率伴随着高储蓄率.“储蓄热”不仅使赤字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导致通货膨胀不可收拾,美国经济初陷“滞胀”困境.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主义为解决新古典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现实的矛盾应运而生,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反对通过降低工资解决失业问题,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受到削弱,新自由主义并没有给各国带来持久的繁荣,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纷纷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价值得到再次确认。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斯曲线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反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反对,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学派和反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从没有停止。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效而长期无效,理性预期学派则从根本上否认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但是,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改变了,菲利普斯曲线才发生了移动。菲利普斯曲线只是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三、“黄金时代”的结束西方国家的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于70年代初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1973年的石油冲击,1974年的经济危机为转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被长期的、全面的“停滞膨胀”局面所代替,直到1982年才基本结束滞胀,开始全面复苏,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企图摆脱经济困境,刺激经济繁荣,但都成效甚微。 70年代初开始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高失业率、持续的通货膨胀三者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本来,经济发展缓慢、停滞、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早已存在的现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出现的滞胀问题表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经济是停滞的,为什么还会出现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应该是供大于求,不应该出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对此,笔者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20世纪70年美国代滞胀的表现形式以及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原因,希望对一线教师教学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新古典主义产生前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两种不同解释失业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始终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之中。但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发表之前,集资产阶级经济学之大成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却不把失业问题当做重要问题来对待。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本身可以自动调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当经济过程中出现失业时,他们也只是用“自愿失业”(由于工人不接受现行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受了三次通货膨胀的袭击。尤其是1994年势头较猛,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乃至是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学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综合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起源问题 在西方,对于通货膨胀的起源主要有六种学派。 1.“垄断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之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现象,是由垄断造成的。 2.“货币制度说”。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过多的货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财政、货币金融和“经济计划化”等手段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这种干预和调节卓有成效 ,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这种干预和调节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宏观行为经济学这三个学派对失业、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储蓄等重要宏观经济问题的不同诠释 ,通过这种比较使我们看到 ,新崛起的宏观行为经济学为经济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它重新重视凯恩斯曾强调过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从互惠、公平、身份、货币幻觉、损失厌恶、羊群行为角度出发 ,对许多宏观问题做了更符合实际也更令人信服的诠释 ,使我们对经济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货币中性问题是各经济学学派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的热点议题,从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面纱论",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非中性,再到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下的货币中性,再到新凯恩斯主义下价格黏性导致的短期货币非中性。出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与各国经济的差异性,各大经济学派在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后仍未得出统一的观点,然对该命题的研究却在逐步深入。文章利用1986-2013年的经验数据,对长期视角下,货币中性问题在我国的实践进行一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长期下我国货币呈现显著的中性状态,政府机构应将货币中性纳入到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