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缘情缘     
我和他相识缘于棋。我喜欢下棋,所以有空闲便到家附近的棋社去,棋社中多是中老年的男人,偶尔来几个老太太若能凑成一局儿,便会马上弃棋投麻,倒也自得其乐。因此我的存在显得格外的扎眼,自己却浑然未觉,观棋叫阵毫不逊色。每每战罢,便和这些棋友大肆争论,龄高年长的棋友自觉身份高低总是包容于我,也只有他,每次都和我争得面红耳赤,一见高低,渐渐的竟有不打不相识,惺惺惜惺惺之感、于是我们俩都暗地里憋着劲真正较量起来。他的棋下得果然不错,我心上佩服,嘴里却不愿服软,一味穷迫猛打,谁知他的脾气更为倔强,丝毫不肯退让。…  相似文献   

2.
我下象棋已有三十多年了,下棋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周末,我一般都会去文化馆和棋友们杀上几盘,偶尔也下彩棋。十五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去文化馆下棋,那天听棋友们说,来了一位省城高手,很厉害。到了下午,那位高手来了,有位棋友上去应战,高手让棋友一马,下了六盘,结果棋友零比六大败,白送了三十元钱;我看了不服气,上去接招,结果输得更惨,人家让我一马,十多盘棋,只和了一盘,其余全输。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4,(23):52-52
大概90年代初,常振明来到纽约。以常的实力,当时在纽约应是头份儿。但他不常来棋社,大多是有比赛才露一面。在一次比赛后,有个韩国棋友向常振明挑战,他的名字从发音推断大概是李石焕,中国棋友都叫他泡菜。他要与常下一百美元一盘的彩棋。由于是初到纽约,一百美元是个很大的数字,常有些不敢下。中国棋友实在看不惯泡菜的嚣张,纷纷怂恿常应战,还出钱帮彩,最后常振明硬着头皮上场。  相似文献   

4.
我在1994年离开了下棋的哥们儿,一晃几年没怎么摸棋。1998年我与一帮中国朋友每星期五打篮球,棋社的罗明曾到篮球场找过我一次,我与他拍了三盘,结果是我难看地全输。他第二天就与所有能联系到的棋友通电话,大吹特吹了一番,也把我扁得一钱不值。众棋友听说我已是软柿子一个,就极力鼓动我抽时间去棋社,美其名日叙叙旧。  相似文献   

5.
编辑先生:您好!我是个酷爱中国象棋的老棋迷,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最近我在网上与一位素不相识的棋友对弈一局。是局我执红棋,双方行棋均无明显纰漏,只兑去一子,我借先行之利,主动出击,扩先取势,在双方五个大子和士  相似文献   

6.
老刘和老秦     
老刘是个棋迷,老秦也是个棋迷. 这天,我去棋摊下棋.天气太热,还没上人,我趁机占了个位置.一会儿来了一位棋友,他是第二,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我的对面.于是我们两个横车跃马大战起来……再一会儿,老刘来了,他是律师,因为职业关系,每天没有个准点,忙起来时脚不离地到处跑,有时从棋摊过几个来回都顾不上看一眼,只简单地和我们点点头,打声招呼,便急匆匆过去了,仿佛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一旦有闲,他必来棋摊报到.看来今天他不忙了,来得还挺早.不一会儿,又上来几位棋友.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来时棋摊冷冷清清,这边战场甫一摆开,马上人满为患了.又一会儿,老秦也从远处走来了.  相似文献   

7.
江湖日记     
初战《四郎》 (1994年10月18日大一) 风很大,也很冷。这样的天本是不想出去的,可是室友老A来约我去看电影,只得陪他去了。老A去买电影票,我无意中看到电影院门前的一个江湖棋摊。摆棋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艺人,穿着十分破旧,他一共摆了三盘棋,其中一局是《四郎探母》,恰好是我昨日刚从秘籍中学会的,于是我就偷偷地告诉老A:“看来今天的电影票有人给报销了。”说着老A就去和摊主讲彩金,等到老A叫我,我知道该我表演了。既然是按谱行棋,自然不会有纰漏,棋很快就赢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棋友饶哥     
凡爱棋之人都可成为棋友,倘生活中也能真诚的交往,则友谊更进一层,可相交一辈子。前年,首届“大武汉”象棋比赛时,我的象棋师傅刘哥当裁判长,我得以挂着家乡咸宁领队的牌子去赛场观摩,于是结识了饶哥。饶哥和刘哥都是国家一级裁判,是培训班的师兄弟,当时他协助泓弈管理员发棋谱直播,我爱泓弈网,所以那几天常在他的旁边观看。  相似文献   

9.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10.
本期给大家讲解的是我与马望棋友在中州棋王赛期间进行授二子三番棋的过程。马望是一名很有建树的医学博士,更是一名热爱围棋的爱好者,只要去北京就必到“天地间”以棋会友。这次第8届中州棋王赛他做起了服务工作,为各个省份的棋友做起了后勤(我们3年没有对局了,这次看长棋没有),所以我们相约郑州,忙里偷闲进行了三番棋交流。  相似文献   

11.
忘忧客 《围棋天地》2006,(15):70-72
古代文人常将棋和酒并列,同视为雅事。别号“六一居士”的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六一”,就包括“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在他的诗作里,也有着“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的名句,还曾称赞过道家棋友为“能棋好饮一道十”。  相似文献   

12.
棋痴老庄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些棋迷,其中不乏着迷更深的棋痴,如下面的一位就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大年初一,是我的一位熟识的棋友带到我家来的。他满脸皱纹,身材单薄,衣着简朴,开口说拜年,牙齿几乎掉光了。我问他高寿,答日50岁,我有点惊讶于他的苍老。他说他是慕名而来的,接着就要求与我下棋。大年初一,却要关门下棋,是不是有点痴?好在我也是爱棋之人,  相似文献   

13.
《棋牌世界》2004,(12):27-27
我认识吕罗拔,是在1982年,在新加坡象棋总会。在那次赛会,他给我的印象是:处下风时,神色自若;处上风时,也不喜形于色,总是那么沉着。据此,我判断他是棋界的高手。后经棋友的介绍,得知他是商人,因而推想他的经商手法,必有独到之处。果然,后来证明我当时的观察无讹,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14.
打谱     
王元 《围棋天地》2005,(6):82-84
日前,我去武汉办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发现有一位棋友的棋力很强。我问他,是怎么学会围棋的,答日:是打谱。“小的时候,妈妈用两种不同的钮扣,为我凑成了一副棋子,我自己画了棋盘。由于既是初学,又无对手,就照着书上的棋谱用这副特别的围棋——打谱。开始时当然仅为机械复印、不解棋意,后来,渐渐地能感受到一点棋的漂亮,后来,就会下棋了。”  相似文献   

15.
局部与全局     
这期给大家讲的是在我的训练棋中出现的一个变化,这个棋形,也比较常见。在这里我要请大家注意:很多局部的战斗,都要有与全局的配合意识。因此,不希望大家去死记我讲的变化。因为一旦周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战斗都会不一样。曾有棋友来问我:“为什么你讲的东西,我一用发现根本不行啊?”  相似文献   

16.
棋友们新年好!这是我第一次在《围棋天地》上做棋评讲解,如有不足之处请棋友们多多包涵。,这次获得天元赛挑战权可以说是幸运之极,六盘棋里面有三盘是逆转胜,从本选赛起,我虽然嘴上说没有压力,但实际上盘盘“亚历山大”。时哥,世界等级分第一人,棋强人帅,酒量也好。我发现棋界所有领军人物都有这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我认为我有一点是具备了,嘘,小点声笑,男人嘛,这点自信还是要有的.哈哈。前几天有一个活动,我和时哥都在,当地棋迷已经安排好了第二天去泡温泉,泡温泉爽啊,心里正美着呢突然被告知第二天早上要讲棋..坑爹啊,这次温泉之旅泡汤啦!  相似文献   

17.
熟翻我的 棋友们大多亲 切地叫我“小 林”,其实我已 过不惑之年. 可以称“老林” 了。 我是 1959 年出生的,少 年时代追随前 辈棋手、“扬州 三剑客”之一 朱剑秋老师学 棋。朱老师对 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到我后来进上海市队以后.他还十分关心我,有棋友去看望他时,他还常会问棋友:“阿拉小林棋下得怎么样?” 70年代中期,我进入上海市象棋队,又得到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等师长的指点,棋艺长进得更快了。1976年,我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全国少年赛预赛,跻身决赛圈(后来决赛因故未进行)。当时与我一起参加“比武”的少…  相似文献   

18.
與父親下棋     
父亲喜欢下棋,不论天晴下雨,还是打霜落雪,一得空闲,非去找几个棋友下棋不可。父亲对棋情有独钟,棋艺却欠佳。棋友中他是最差的那个,在小镇也只能排到三流水平。但父亲和几个棋友轮番对阵拼杀,并不在乎输赢胜负。一盘棋每每都是在"争吵"与"调侃"中开局与结束。偶尔得闲,我也会混在人群中观摩父亲下棋。有一次,棋友与围观者都散了,我见父亲意犹未尽,便主动请战。不管对手是谁,父亲都从不拒  相似文献   

19.
因为工作忙,很久没去老何棋摊了.不久前路过,未见其摆摊,问旁人,才知老何已经病故,心底不免唏嘘.陪伴了棋友们欢声笑语的老何棋摊,就这样随风而去了,我不禁回忆起老何棋摊赛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运气与实力     
赛后俞斌和常昊都接受了采访。 记者:俞斌,你好,在本届比赛中你输给常昊两局,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俞斌:第二局棋我整盘棋一直感觉很好,只是在我就要看到胜利的时候,常昊都撑住了。常昊在对杀的时候是绝不退让的,这一点让我感受很深,有很多令我佩服的地方,也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