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劫·老庄     
我的一位棋友,下起棋来,肚子饿了也不知的,老婆孩子也不要的。棋友棋艺虽然一般,但造劫功夫绝对达到专业水平。与他下棋,下着下着就被他弄出一块劫棋,常围着一个劫争来争去。所以,我从不喊他名字,喊他老劫。老劫和我一样,是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小男人,浑浑噩噩地活在俗世。也许是常输给现实输给生活,只好退到棋盘上去寻几把赢的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古已有之     
刘星 《围棋天地》2010,(9):110-110
拙作《缤纷炫目循环劫》刊出后,读者“浦江垂钓客”在网上发贴指出,“在道光八年出版的《贯如弈谱》中,记载了一局顾审音执白对僧贯如的对局,此局最后双方就形成了四劫循环,棋谱旁批有‘是局其劫四个成局,天然辘轳长生劫,千古巧局'”,并附上棋谱,弥补了我文章中中国古代循环劫资料阙如的遗憾,特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3.
实战总谱 这是我在2013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最后一轮执白与陶欣然五段的对局。进行到了后半盘,我对局当时判断形势有利,所以白174没有选择开劫。 实际上,白174后由于黑棋劫材方面的优势,局势已经倾向黑方。  相似文献   

4.
实战死活篇     
问题图:联赛第二十轮我执白对陀嘉熹。由于是半目胜负,双方寸土必争,导致最后关头出现了大劫定胜负的局面。白1提劫后黑2位断寻劫,此处是劫材吗?  相似文献   

5.
遗恨万年劫     
围棋的实战中,出现万年劫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都是以双活定型,以万年劫决胜的场面却很罕见。但在6月19日的围甲联赛中,我与西安曲江队的主将崔哲瀚的终盘出现了奇特的万年劫决胜的场面。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始料未及,也因此出现了普通对局中不可能有的局面,其中深藏着多种变化与胜机,  相似文献   

6.
围棋自有缓三气劫无忧的说法,但对局中偶尔会出现缓四气劫输棋的局面。2000年,“黑棋士”金承俊七段(当时)和“李世石克星”赵汉乘四段在韩国最大棋战——第5期LG精油杯本赛第一轮对局中出现了以上局面。 在这里,首先向中级棋迷普及缓气劫和劫材的公式:单劫只需多一个劫材就可以赢,但是打缓一气劫必须多3个劫材。因为利用一个劫材回提时,对方可以消掉一个劫材。按这个公式缓二气劫需要多5个劫材,缓三气劫需要多7个劫材,缓四气劫需要多9个劫材(0-1、1—3、2-5、3-7、4-9……)。  相似文献   

7.
劫材说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3):83-85
在前两期中,谈到了“劫”。“劫”的问题,说它复杂,真可谓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要说它简单,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从认识劫争的价值入手的话。对于围棋的初学者或具有初级水平的棋友来说,只要不忘“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我肯定,你认识和处理“劫”的能力,甚至你的棋力,都已经进步了。  相似文献   

8.
缓气劫传奇     
“气多的劫是缓气劫,气太多了,就是赖皮劫。”作这篇文章时,我不由得联想到少年时代初学围棋时这句童谣般的术语解释。第21届阿含•桐山杯中日围棋快棋冠军对抗赛,张栩为日本夺得了二十一场对抗中的第六次优胜,闭幕式上主办方赠送给每位嘉宾一把阿含•桐山杯“八风不动”纪念折扇,谦逊而兴奋的张栩几乎签完了所有的折扇。  相似文献   

9.
问题图一 左上角是星定式中常出现的类型。如果棋局进程中出现劫,白棋可以在此处制造劫材。 问题是此处到底能榨出多少个劫材。 图一(只做成两个劫材) 白1点初学者也可以看出,问题是接着白3,把劫材卖个干净。本图白棋只做出了区区两个劫材。 图二(损劫) 白1直接打吃也是个劫材,但接下来白3立下却极不妥当。这一手一厢情愿希望黑棋在A 位应,然后再4位继续制造劫材。可是黑4后白棋的劫材立刻告急。在打劫很关键时,就不要吝惜官子。 图三(白1是正手) 最大限度制造劫材,就只有白1。除了白3、5打吃、立的劫材,还有白7…  相似文献   

10.
中盘篇     
《棋艺(象棋版)》2008,(5):18-20
基本图:联赛第三轮,我执黑对时越。棋盘下方形成劫争,黑1寻劫时白2选择消劫转换。黑3提后局面领先。白4扳胜负感极强!如果此处不出棋将是黑棋大优的局面,所以对于白棋来说必须在此处出棋。面对白棋的胜负手,黑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4):83-85
在前面的三期中,浮光掠影一般地涉及到了“劫”与“劫材”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的内容,本来应该是极为丰富的。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理论学习时,就“劫”与“劫材”而言,抓住要领,浅尝辄止就可以了,比如,尽量认识逢劫就输;以拔花与否决定劫的轻重;不用损的劫材,等等。不过,与理论学习相比,更重要的是要去实践。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嘛。  相似文献   

12.
如果没有劫争这条规则,围棋大概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盛行吧。至少,我是一直持这种观点。但是,众多的围棋爱好者好像却不以为然,甚至有许多人不喜欢开劫。所以,本期向大家介绍如何将劫争为我所用的技巧。题目图一(黑先):目前是白(?)提劫的局面,尽管黑棋找不到合适的劫材,但是却有构筑优势的手段。实战谱一(1-38):回顾一下棋局进展的次序,从中可以发现某些启示。希望大家关注左上角黑27以下双方的应对。向28上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7,(2):54-57
十几手之前,局面剩下两个单劫:白位和黑位。经过反复数目,自感必胜的刘世振先稳重地自粘了位的单劫,将位的两手重劫让黑棋去粘,即使黑先粘黑A,白也会占单官,如此黑再粘劫,最后黑盘面6目,白将胜1/4子。但没有料到,蓝天利用绝对有利的劫材,硬撑住该劫不粘而直抢单官,双方将单官占完后,奇特的一幕发生了,黑棋竟然占了最后一个单官,还要用两手将最后的劫消掉……  相似文献   

14.
诘棋新作35     
关于“放置劫” 据说“放置劫”的命名和“保留劫”一样,都来自“诘研”。最初本人对这个词也比较耳生,看了王铭琬九段的专文介绍后,又不经意间在今年NHK杯的实战解说中,从结城聪十段口中听到“放置劫”一词,这才认识到“放置劫”已在日本棋界成为固有名称,值得向中国棋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劫说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1):85-87
在围棋中,劫争、打劫、劫活、劫杀这些名词里的“劫”字,几乎不具备“劫”在字典上的词义,而是一个符号。对于围棋盘上的“劫争”现象,初学者觉得怪异、难懂,会下围棋但水平不够高者感到困惑(即如不敬的俗话所说“臭棋怕打劫”),其部分原因,恐怕是照“劫”的字面意义去看待盘上“劫”的现象吧?如果最早的发明者不是将其命名为“劫”,而是谓之“结”,或者干脆称作“五粮液”,那么我们的心理状况就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16.
中盘劫布局     
在特定局面下,寻劫是劫争中困惑的技巧,面对广阔的局面,如何借助手中的两手棋将局面重新打乱,不仅要计算目数的得失,更要判断局面的流向,不亚于“中盘布局”。即使是一流高手,也常有在寻劫中失误的例子,昔日高川格的本因坊九连霸就是在胜负关键处拣了藤泽秀行一个瞎劫;不久前,韩国农心杯选拔赛中,李昌镐九段对姜东润,竟也在寻劫中找了瞎劫而败北。回顾中国棋手2008上半年有代表性的寻劫战例,当属名人战常吴对邹俊杰之局。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21年第22期陈扬7段的《留住精彩》—文,记述了他与马天放7段下出“四劫循环”无胜负的奇局,是顶尖业余赛事中第一次出现“四劫循环”无胜负。本局确实有四个劫,也在循环,但作者显然有错觉,这里其实是三劫循环而非四劫循环。当然,这只是表述上有误,并不影响本局精彩的无胜负进程。  相似文献   

18.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5,(13):59-60
出现循环棋的时候既不需要找什么同形,也不必想着哪一步棋能不能下,就把它当普通的劫来打,双方轮流找劫材就行了,只不过循环内的着手不算劫材。  相似文献   

19.
生死缓气劫     
缓气劫是劫争最“顽强”的部分,历史上有名的缓气劫是第1届富士通杯林海峰在官子阶段打赢缓4气劫逆转徐奉洙之局。不久前本刊采访林九段时,他还谈到该局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0.
逢劫就输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2):82-84
在上一期中,简单介绍了“劫”、劫的意义、劫的价值,并提到了以“围棋的本质是效率”为出发点,去看待“劫”的方法。其中,“劫的价值”的计算,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希望初学者能够有序地接触、学习、掌握之。围棋盘上,有着本质一样形式不同的“计算”(如“着法计算”、“得失计算”),只要培养出在一般层面上的计算能力,就等于是在学棋时手中有了一根杠杆。当然,劫的价值的“评估”,就要困难许多了。不过,这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