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2.
围棋的别名很多,并都有来历。比如,有人称它为“方圆”,是从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型来说的。梁武帝萧衍的《围棋赋》里就有“圆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亦泛指精致而轻巧的小匣子,如棋奁。)象天,方局法地。”有人称它为“忘忧”、“手谈”及“坐隐”,是从弈棋的特点来说的,两人对坐,专  相似文献   

3.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4.
历代棋家和文人墨客为围棋留下了“烂柯”、“手谈”、“黑白”、“方圆”、“河洛”、“木野狐”等诸多意象丰富、内涵深广的别称,而在所有这些别称当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坐隐”,因为它最能够体现中国围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永志 《围棋天地》2008,(1):102-102
看了贵刊2007.8期刊登的查丕栋先生的大作《江东独步王文度——谈棋盘何以称“方幅”》一文,受益匪浅。但是查先生对“王(坦之)以围棋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中“方幅”一词的解释,我认为不尽确当。  相似文献   

6.
搭桥天地间     
《围棋天地》2007,(4):99-99
北京比林通信科技中心总经理袁国建,是京城围棋圈子里异常活跃的燕山手谈社的中坚分子,不但对社内活动不遗余力,还积极开展与其他社团的“手谈外交”。燕山手谈社和天地间围棋会所的两次交流,都是他主动搭桥引线。天地间主人见手谈社朋友都是些性情中人,备感亲切,表示再来可以免费。可袁国建不肯,为彼此的方便,他从手谈社经费中拨出一笔,存放天地间,手谈社成员来后只需签单便可。从此,手谈社棋友来天地间对弈、品茶,即如家常便饭一般。  相似文献   

7.
棋僧野雪     
在中国,宗教的意义在于修身,文化修养高的僧人多喜欢弈棋。围棋“手谈”的称呼就出自西晋高僧支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一行公本不懂弈,因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并且说“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  相似文献   

8.
黑白迷情     
也许跟性格有关,也许跟运动成绩有关,体育对我,除了看看足球,只有起而手谈了。 我的知识和经验,多数都来自书本。足球象一本活动的书,五彩缤纷,大起大落,大悲大喜,雄壮与悲壮交织。看得人惊心动魄,却又无伤大雅。围棋更象一部长篇小说,漫长的起承转合的功夫做足之后,无言的结局才开始显现。虽然棋子越下越近,两个人的心态越差越远,却又不失谦谦君子之风。也许使我痴迷的,就是这些古风吧?书上的围棋,杀机隐于无形,更有诗人墨客不断呤哦,于是留下千古佳话:支道林以为手谈,王文度以为坐隐;小道人一着饶天下,风光旖旎;苏东坡败亦欣然,倾倒众生;吴清源镰仓十局,威震东瀛;陈老总敌前一局,何等英雄……  相似文献   

9.
棋行宝岛     
袁国建 《围棋天地》2005,(23):76-77
以中国棋院王汝南院长为团长、燕山手谈社掌门人何香涛教授为副团长的燕山手谈社围棋访问团于2005年10月24日至30日访问台湾,受到台湾“中华围棋协会”、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台湾棋院、海峰基金会、台湾围棋教育推广协会的热情欢迎。作为访问团的成员之一,此行我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情,台湾围棋欣欣向荣的景象,还有美丽的宝岛风情。  相似文献   

10.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11.
一、杨亿输棋赖账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坛的盟主。他喜欢围棋和纸牌,其门客也都会此道。据欧阳修《归田录》说:“杨大年方与客弈棋,石参政自外至,坐于一隅。大年曰:‘止于坐隅,貌甚闲暇。’石即答曰:‘口不能言,请对  相似文献   

12.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6,(6):59-59
大师昊清源曾将围棋的胜负称为“武道”,将棋手的修养称为“文道”,赞赏“文武双全”。但从回忆录《以文会友》的题目即可看出,大师更偏爱后者;文中,大师说得就更加明确:“就象穷兵黩武的教训一样,只图胜负的人客易偏信武力,忽视仁义,因而在他的人格上必然缺少和谐。”本期发表的《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围棋美学刍议》,可谓追求棋手人格和谐之作。  相似文献   

14.
战斗力     
国庆长假期间,一位河南信阳的棋友,来到了天地间。我们编辑部从10月3日起,开始上班,那天,我正好有空,于是,同这位远道而来的棋友,手谈了一局。这位棋友,力量甚强,非常好战。对局中,我说:“其实,你不一定要每处皆战。”他说:“但是,王老师,这样我们才觉得够劲儿啊。”对此,我颇有触动。是啊,对于棋友来说,认识和感受围棋,应该有任何角度。效率、全局、战争、和平,这不都是围棋吗?  相似文献   

15.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4,(16):83-89
一部长期失传的棋谱 《眉山墅隐》是清代一部享有盛名却又扑朔迷离的围棋棋谱,关于《眉山墅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找到如下信息:清初著名围棋国手汪汉年编.徐星友、程兰如评;嘉庆二十四年刻印。程爱函作跋;徐星友说“《眉山》一谱,虽不无利钝,然大方正派.无纤巧之习,固当俯视诸谱也”。  相似文献   

16.
李昌镐的棋     
《围棋天地》2006,(12):86-86
十五年前的一天,很晚了,坐出租车回家.看到有一个喝醉的人,在路边,一手拿着《围棋天地》一手拿着酒瓶在唱歌。出于对围棋的热爱和对酒的嗜好,我下车走了过去,一边问:“你有什么痛苦的事情吗?我可以帮你吗?”走得近了,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明白是什么感觉,很紧张,又很兴奋。  相似文献   

17.
安永一著 《围棋天地》2010,(20):105-109
安永一先生为日本围棋界一代传奇人物,研究大家。他曾经痛感于日本围棋成文规则的欠缺,于1932年发表被后人称为“安永宪法”的《围棋宪法草案》。他与吴清源、木谷实两位大师合著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更是成为围棋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甚至广大棋迷所熟悉的中国流布局,第一个下出的人也是安永先生。安永先生是日本棋界的中国通,对中国古籍多有涉猎,而对新中国和新中国围棋的发展也颇多关注。《中国的棋》成书于1977年,是安永先生对中国围棋研究的总结之作,至今仍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末万历年间围棋国手苏之轼(字具瞻、亦瞻)在《弈薮》的“凡例。第一条”中说:“诸谱先着黑白互见,每势要查着则谁先,未免劳神检点,今更一例(律)白先,凡系黑先者,一切换去,亦一捷径法门也”。这说明,到明末围棋还是黑先白先都有,苏之轼为“免劳神”才在他的著作中一律改为白先,“后来棋谱,皆从此脱胎”。围棋真正确定为白先,是在明末。  相似文献   

19.
胡鸿章 《武当》2004,(12):42-45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日“玄牝之门,《参同契》日‘规中”’,《金丹四百字》日: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日:“玄牝”,《参同契》日:“真人”,《金丹四百字》日“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日“玄关”。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围棋还只是在宫廷、士大夫中流行,到了北宋,大都市中已有了“棋会”,棋艺爱好者可以自由到场参观对局。有志此技者还可通过“荐补”和“补试”去选拔棋待诏。虽然棋待诏的待遇是“各别院以廪之”,只是供给饭食和必要的生活费用,但在爱好者眼里已是神圣的殿堂了。并且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他必须搜集古代和当代的对局谱、理论著作,还要刻苦钻研,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所以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围棋的发展。刘仲甫即为北宋最著名的棋待诏,他是江南人氏,自幼聪颖过人,以围棋一艺闻名乡里。《春渚纪闻》说他在赶往京师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