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性质,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而要真正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改革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突破学校本位的学制模式学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修业年限,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形式与结构。因此,学制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延伸或缩短学习年限。培养一个技术工人的修业年限并比培养一个技术员的年限短。如在英国传统的学徒制中,徒弟要升为工匠需要7年的时间。当今加拿大培养一个熟练的汽车维修人员也需要四年的时间,和培养一个本科生时间一样。因此,在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起步较晚 ,天津市从 2 0 0 0年开始试点。弹性学制的实行可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实行弹性学制应当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课程体系、招生就业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成本核算体系和教学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起步较晚,天津市从2000年开始试点。弹性学制的实行可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实行弹性学制应当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课程体系、招生就业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和教学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学制改革视角探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聚焦制度变迁的核心与主体部分——学制改革,对形成于中国近代的五个学制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探究职业教育制度如何在历史变迁中实现迭代传承;其二,结合上述学制改革与职业教育制度变迁的梳理,从政治、经济、观念层面分析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并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驱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其三,概括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并对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改革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从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特点,探讨改革传统学制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弹性学制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和变迁同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清末的学制主要出自政治家的选择,1922年的新学制则更多地渗透了教育家的理想,二者的区别可以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化当中得到反映。至于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论它是否以学校之外的功利为中心,首要的还应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学制演变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加强,从而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为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要逐步从三年调整为两年,各级职业教育的培养期限、方式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弹性学制的提出是对职业教育现行的“一刀切”学制的发展。但从具体运作看,我认为还不能急于用弹性学制取代现行学制从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看,每次教育体制的改革,都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弹性学制的实行也应采取理论研究先行的办法、首先使人们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即使真的实行弹性学制,也不能全盘否定现行学制,我们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客观评价现行学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决定取舍。从学校角度看,各职业学校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施弹性学制的研究工作,由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结合本校…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1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的改革原则。但学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时间长短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受到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的制约,其中生源入口和国家职业资格及就业准入制度就是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秦鹰 《职教论坛》2004,(3X):1-1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要逐步从三年调整为两年,各级职业教育的培养期限、方式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的改革原则.但学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时间长短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受到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的制约,其中生源入口和国家职业资格及就业准入制度就是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两年为主(由于高职原先的基本学制是三年制,因此一些学者将这一改革举措形象地称为"三改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大莎 《职教论坛》2004,(25):62-64
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除学制体系外,还包括职业教育的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等.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仅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学制或称结构体系,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本文将从史实出发,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着重研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建立及特点,以期对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廖世承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学制改革和职业指导两大方面。他认为旧的学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的需求。提出采用“六三三”制代替原有的“七四”学制。他强调改进职业教育,并增加职业指导。认为学生学习是为了应用,为社会做出贡献,鉴于国家人才缺乏的现状,他提倡利用职业指导在学生和工厂之间搭建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课题。改革传统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显得日益重要。 一、农业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 1、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有利于自身发展。实行弹性学制,农业职业学校的每个专业既可以办全日制,又可以办半日制,还可以办业余时间制;既可以是一年制、一年半制的,又可以是二年制、二年半制、三年制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法律体系,其发展经历了确立、改革、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在学制法律内容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动立法、适时的法律调整以及法律文本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人们接受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论述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要求、相关法律法规、高职发展空间、多种学制并存的角度,阐述高职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从高职院校规格、学位、经费、教育质量、招生就业等方面,呼吁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速度,同时也可以缓解高职院校面临的许多压力。然而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本身却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办学者的主观因素。因此,要使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取得成功,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整合课程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做好学制改革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溯民国以来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历史进程,壬戌学制的中等教育改革作为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学制颁布百年之后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学制改革一并经历了探索酝酿、修订完善和颁布运行三个阶段,协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壬戌学制的颁布与运行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目的上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现实诉求,内容上注重地方教育灵活性与学生主体个性化,实施中注重民间组织与官方政权的互动平衡,强调制度保障与体系构建。挖掘壬戌学制在观念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对现代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