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古蜀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夏商周时期的古蜀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更证明了古蜀人曾对中华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关于三星堆文明的创立者,学者们将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的记载相结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是所有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古蜀曾因为地理的闭塞和缺乏详尽的文字记载,一直被人们视为不与外界相通的蛮荒之地.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繁荣一时的三星堆文化及古蜀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近20年研究成果,从古洪水事件识别、古洪水水位恢复、古洪水发生年代、环境考古等方面回顾了古洪水研究新进展。指出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主要趋势:各个学科之间交叉合作,使用多种方法重建古洪水事件,运用"3S"技术建立黄河流域古洪水计算的水力学模型,开展室内模拟试验的定量观测,古洪水沉积物测年方法的适宜性选择,加强区域间古洪水事件的相互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探寻岷江上游的圣都雒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和统治中心称雒都、雒城、洛阳、广都等。夏王朝、周王朝的都城均名“雒”。三星堆故城也名“雒城”。由此肯定古蜀文明来自中原文明的直接传播。四川地区古代有系列雒城、广都,表现了古蜀不同时期的统治中心。今又在松潘地区发现“雒城,”由此找到了古蜀丢失的一段最重要而神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三星堆神迹,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构成了天然的屏障,古蜀王国隐匿其间,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原文献对于古蜀文明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而且大多带有浓重的神话气息,让后人难以判断其真实性。直到三星堆遗址的偶然发掘,这座由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才悠悠醒转,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三星堆的祭祀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诡秘怪异的文物,为了让这些古蜀文明瑰宝走出冰冷的橱窗,来到每个人身边,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三星堆祈福神官主题盲盒,带大家探索诸位神官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对古蜀文明的解读,至今还为西方史学的阐释体系和话语权所束缚,本土文化立场缺失,本土文化失语,缺乏本土文化自身的学科术语。本文认为以古蜀仙道为核心的仙源文化是蜀人文化想象力的核心,它的神髓在道藏里,它的最高结晶是仙学,故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循着仙化思维,不难找到古蜀文明的本土解读,找到古蜀人精神家园解读的钥匙,不难建立本土特色文化体系,摆脱“文化西来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洪水是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过程,柴达木盆地东部位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作用的边界带,广泛分布的古洪水沉积对了解区域环境变化和地貌演化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夏日哈河中游的一处古洪水—风成砂剖面进行研究,以认识柴达木盆地东部洪水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的差异,并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古洪水沉积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双峰两种类型,分选程度较差,极负偏分布,峰态尖窄,并且与河流相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识别沉积相的重要参考。洪水沉积与其它类型沉积在搬运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古洪水沉积中常见的粗细旋回经证明是由粒径成分及其比例差异造成的,并且粗细层在粒度曲线的形态(粗层为单峰,细层为双峰)和搬运方式上(粗层为递变悬移,细层为均匀悬移)都有差异,代表了洪水过程中的水动力变化,因此可以作为识别和划分该区域古洪水事件的依据之一。同时,在不同阶段洪水有频次和规模上的差异,并且有由洪水环境向风沙环境过渡的变化,可能受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2,来了     
神秘的玛雅文明预言2012年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国度,最早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文明,却在一夕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难解之谜,它的预言准吗?冰灾、地震、海啸、洪水等带给人们创伤的事件屡有发  相似文献   

11.
漳河水库分期设计洪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漳河水库动态汛限水位调度要求,根据大气环流形成和流域降雨洪水特性,确定洪水分期原则并定量划分了洪水的分期时期,论述化证了洪水分期的合理性,推求了水库的分期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12.
Floods are both risks and resources. Floodwater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lood management. Considering the rising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and undersupply of electric power, it'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flood management. In light of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P. R. 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GP floodwater utilization, proprosed dynamic control of limited water level during flood season of the reservoir and basin-wide integrated floodwater management as strategies, and identified problems that might occur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It is a concern that children represent an under-researched group in flood education and preparedness because as adult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flooding as the climate changes, and because it suggests their potential today, as agents of change, is being undervalued. Using action-based, participatory methodology with seven to nine-year-old children, a creative and inclusive flood education resource was developed as a stimulus for learning.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young children can learn about flooding and preparedness, and that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from child to parent can also occur, with children transferring the messages learned in school to home. However, thematic analysis suggests key factors such as family relationships (empowerment of children) and the parents’ disconnection and dissociation from risk limit the succ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 relation to flood education, flood preparedness, and household resilience level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
从水库诱发地震的环境条件出发,结合丹江口水库的实际情况,估计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后的水库诱发地震趋势,最后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区安全运行和防震减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龙滩水库对洪水的调畜结果,使珠江三角洲的洪峰流量较大幅度减少,其中磨刀门减少最多,约2230~3970m3/s,相应的洪峰水位降低20~40cm;从而使三角洲堤围的防洪标准提高并取得显著的防洪效益,初步估算为每年1.38亿元;根据珠江三角洲洪水峰高量大的特点采用堤库结合的防洪体系是解决三角洲防洪问题的有效办法,而龙滩水库的上马修建,则是这一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清代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给地方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基于维护统治和体恤民生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修筑堤防、堵塞决口、疏浚河道等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水灾发生后,中央政府更是采取蠲免税粮、开仓赈济等众多荒政措施来积极应对水灾。徐州地方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在徐州黄河水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方面从震后灾民避难生活暴露出的城镇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隐患和不足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日本救灾体制健全,建筑物抗震性能高,国民防灾意识强.大量建设避难场所,重视防震减灾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等,都为我国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19.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优秀短篇之一。该短篇自问世以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题阐释.然而,应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该短篇的深层主题则显现为死亡。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表现这样的主题,抨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 1 998年和 1 954年洪水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长江干流的防洪标准 ,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