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近几年来,地市报在加强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明显起色。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各类晚报、都市报,尤其是与直观形象、冲击力强的电视相比,差距同样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200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将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2010年8月底,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共山西省委前不久批转省委宣传部《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新闻改革的意见》,要求提高新闻的开放程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之下。省委转发的这一《意见》,提出新闻要不失时机地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各种不正之风进行批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对于反映群众意见的批评,必须采取欢迎和保护的态度,坚决反对抵制和限制批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又明确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新闻媒体如何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笔者就此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梁衡,在接受专访时,梁衡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把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7.
来东晓 《今传媒》2012,(11):25-26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要拓展舆论监督的领域,实现监督手段的多样化,在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杨倩玉 《今传媒》2024,(1):31-34
民生新闻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做好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民生新闻,是县级融媒体得以凝聚人民群众、突破自身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近代著名民生新闻报刊——《边区群众报》的办报特点以及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提出县级融媒体应从更新理念、创新内容、培养人才三方面入手,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旨在为县级融媒体做好民生新闻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借助于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的民主监督。它通过媒体特有的公开性,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和其他事实进行报道,从而起到揭露鞭挞丑恶和弘扬正气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如何在广播中进行舆论监督的贾文娟,周行忠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民主监督的一部分,也是党和政府通过新闻媒介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信任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机关,把它当作说真话、讨公道、论是非、讲真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讲话说:“党报对消极腐败现象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指出:“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这又一次明确告诉我们:实行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功能和职责。党报的舆论监督员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舆论监督的加强,容易导致新闻官司的发生。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应怎样对待…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党报如何延伸触角,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中更好地架起联系的桥梁,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和可读性?《焦作日报》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以创办《生活晨刊》为切入点,找准报纸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做精做强专栏,重点突出“四性”.为地方党报办好社会生活类专刊、专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我们党和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的新闻事业完全能够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徐州日报》是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作为这个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通讯联络组,自然要把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好群众的代言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十年浩劫遗留下的冤假错  相似文献   

16.
《阳光热线》节目是一档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纠风办和台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台州广电总台广播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新闻监督类热线互动节目,其前身是《行风热线》,2004年1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节目宗旨和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模式,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推进全市政风行风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台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范围。  相似文献   

17.
凌晨 《中国广播》2006,(11):28-29
一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对“记者”这两个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把她归纳为四句话: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传播者,新闻的发现报道者,人民群众心愿呼声的反映传递者,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者。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对记者政治素养的根本要求。具体讲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准确、有效、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传播,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有宏观意识,大局观念,即使像我  相似文献   

18.
《百姓热线·纠风台》节目是由晋城市纪检委、市监委、晋城人民广播电台、市纠风办联合开办的一个早问热线直播节目,开办宗旨是为了进一步加大纠风工作力度,把部门行业自律与纪检监察、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纠风,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联系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批评与导向作用,反映社会、群众关心的、党和政府关注的、部分行业存在的热点问题,宣传政策法规、鞭挞不正之风,弘扬文明正气,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督促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纠风综合治理的态势,有力推动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舆论监督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促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河南《南阳日报》在如何有效开展舆论监督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时,既能充分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信心和热情。该报的舆论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