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志刚 《辽宁教育》2012,(10):82-8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律。而今小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教育难辞其咎。班主任必须从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一、帮助学生理解"感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人们感恩意识却在淡薄,这应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关注。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该从娃娃们抓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淡忘.当前,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恩必报,施恩勿念"的报恩理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感恩行动的开展,从而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感恩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深化大学生感恩意识,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基于传统文化的视野,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掣肘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现状,探寻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感恩意识培育方法、感恩行为养成路径、感恩激励评价体系.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的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美好品德。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品德课程,在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情怀,使之成为具有感恩思想品格的社会公民,是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本文在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论述其实施策略,让感恩的种子播撒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有许多知恩图报、礼尚往来的古训,但不知从何时起,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变成了社会风气的苍凉注脚。基于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现状,开展感恩教育,重塑中华民族仁爱礼义、知恩图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有许多知恩图报、礼尚往来的古训,但不知从何时起,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变成了社会风气的苍凉注脚。基于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现状,开展感恩教育,重塑中华民族仁爱礼义、知恩图报的文明形象,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泰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0.
赢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快乐生活的基本情感,针对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比较淡薄,有必要通过多方教育和策略,帮助孩子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2.
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本人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是初中独生子女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更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意识的缺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感恩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内心思想及意识培养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学生"中国梦"意识形成的根本,对净化学生心灵产生积极作用:一是以高校情感教育为出发点,缔造高校学生纯洁心灵;二是将高校情感教育作为基础,促使高校学生形成感恩意识;三是以感恩意识为根本,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感恩教育实施;四是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为目的,提高感恩教育"针对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感恩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并对高校感恩教育发展指引了新方向,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明训。感恩、报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就了中华儿女良好的精神风尚和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来自世俗文化的巨大冲击。追求物质财富、寻求极限享受成为相当一部分人奋斗的目标。这种以物质享受为最终目标的生活观念使一些人的价值观重心倾向于功利,精神生活愈发贫瘠,感恩、报恩的意识愈发淡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感恩文化有三个思想来源:孝道、和合、礼仪;传统感恩特征是直报、管理实践和祭祀活动;感恩研究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进行感恩的有关机制研究和量性分析或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新疆高校,以感恩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现象不容忽视.这与大学生自身素质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加强对新疆高校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7.
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深情朗读、语言表达和运用来体验情感,学习感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感恩情怀的沃土。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今在未成年人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归其缘由大多都与感恩意识的缺失有关。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增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1感恩教育的思考1.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传统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英 《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重视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功利主义蔓延、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合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培养感恩意识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