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频PWM脉冲输入下,电机内分布电容的电压耦合作用构成系统共模回路,从而引起轴电压和轴承电流.du/dt电流主要与PWM的上升时间tr有关,tr越小du/dt电流的幅值越大,逆变器载波频率越高,轴承电流中的du/dt电流成分越多.EDM电流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只有当轴承润滑油层被击穿或轴承内发生接触才可能出现,其幅值主要取决于轴电压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变频驱动使轨道交通牵引电机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性能,但由于输出电压存在共模分量,导致了轴承电压和轴承电流的产生,进而引起轴承早期失效。本文旨在回顾轴承电压根源、轴承电蚀失效模式、轴承电流形成机理、轴承电流共模等效电路、耦合回路阻抗提取和抑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及负载接地状况对轴承电压的影响展开全面研究。创新点:1.总结PWM变频系统轴承电流分析与建模方法和抑制对策与效果;2.分析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接地配置对轴承电压的影响,并通过共模等效电路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转速下的轴承电压波形,验证了采用接地环和调整系统接地阻抗可以降低轴承电压。方法:1.通过文献搜索和调研,总结PWM变频系统轴承电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2.结合实际轨道交通牵引电机系统接地状况,得到共模等效电路模型和提取回路阻抗参数,并通过仿真模拟与实际测量轴承电压波形,验证模型的正确性;3.通过实际测量,验证接地环和调整系统接地阻抗是否可以降低轴承电压。结论:1.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轴承电压与定转子接地阻抗有关,可产生转轴接地型轴承电流;2.通过转轴侧接地共模等效电路,可以模拟...  相似文献   

3.
以无穷大容量电源、恒阻抗负荷模型的电力系统三相短路为基础,通过三要素法推导冲击电流表达式,分析非周期分量中时间常数Ta为极限值时短路电流的波形,重点分析时间常数Ta递增时的冲击电流及其出现时刻的变化趋势,以及1/4周期内电流的极小值及其出现时刻的变化趋势.指出冲击电流出现时刻的极小值为9.6 ms,约为短路后1/2工频周期处;估算冲击电流时可取短路后稳态电流幅值的1.82倍;1/4周期内电流的极小值出现时刻的最大值为2 ms,为短路后1/10工频周期处.  相似文献   

4.
单相PWM整流器为交直流功率交换拓扑,主要特点为高正弦度输入电流和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备受人们的重视。单相PWM整流器输出电压指的是固有二倍工频纹波,利用反馈进入控制环路,导致输入电流和参考电流的畸变,传统利用降低电压外环带宽抑制电流畸变的方式使变换器动态性能下降。基于此,分析了网侧电流低次谐波的原因,创建了单相PWM整流器模型,进行了PI调节器的设计仿真分析,进而提高变换器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SVG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原理,在dq坐标系下对SVG拓扑结构进行建模,通过比较选择了SVG电流直接控制方法。考虑到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的要求,设计了电压电流双闭环PWM控制系统,并对脉冲封锁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用Matlab/Simulink对SVG进行系统仿真,表明了SVG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验证了双闭环控制及脉冲封锁运行方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的研究对象是选择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运用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控制方法。基于三相电压空间矢量的思想,选择矢量排序策略。运用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进行跟踪电流控制,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实本文思想的正确性。本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某厂的精轧机增速箱安装了3个振动测点,增速箱1#端振动峰值已超过600μm,峰值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自相关图有明显的等时间间隔存在,所对应的频率18.519Hz,与已知的II轴轴承162250X的保持架旋转频率(18.592Hz)相接近。时域波形有明显的冲击信号,从频域图看出162250X轴承的保持架旋转频率的幅值达到23.128m/s2,并伴有倍频成分,说明增速箱有故障隐患出现。振动趋势仍然继续上升,建议开箱进行检查1#增速箱II轴的轴承。拆箱发现二轴轴承和阻尼垫片损坏,验证了轴承故障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电容器电路中,产生充电或放电电流的条件,是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必须发生变化。充电或放电电流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I=dQ/dt,它反映了电容器电量变化的快慢。若电量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则电流I=ΔQ/Δt。用此式可计算在时间Δt内充电或放电电流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从式结构,设计了一种晶体生长炉用大电流电源。每条支路分别为系统提供电流,通过汇流排把每条支路电流汇总后为晶体生长炉工作提供相应电流。每条支路采用PID算法控制PWM模块的输出电压,保证了每条支路输出电流的一致性,符合电源并联均流的要求。系统经过测试,该电源每条支路输出的电流稳定可靠、误差小,能够满足晶体生长炉工作对电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鹏 《考试周刊》2009,(50):192-192
如图1,一个未经充电的理想电容,电容量为C,在t≥0时与理想电压源接通,根据电路知识:i(t)=C du/dt=CUδ(t),稳定后,电容器最终储能:WC=∫0^Q udq=∫0^Q q/C dq=1/2 Q^2/C=1/2CU^2,整个过程中,电源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1.
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需要依次计算6扇区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再由价值函数选取期望电压矢量,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扇区的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以快速确定期望电压矢量。首先,建立d-q轴的三矢量电流模型,给出其三矢量作用时间;然后,令预测电流为期望电流,可以获得期望电压矢量,并利用Clark变换得到α-β轴的期望电压矢量;最后,利用反正切函数求得期望电压矢量角度,确定期望电压矢量所在的期望扇区,得到期望三矢量及其作用时间。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保持很好的控制系统性能。同时,该方法只需一次计算期望电压矢量角度即可确定期望三矢量及其作用时间,比传统三矢量方法有效缩短了算法执行时间约60%。  相似文献   

12.
由于微处理器CPU电压的降低以及负载电流和负载电流变化率的增加,系统容量就会急剧增加以处理高di/dt的负载变化,如果使用常规VR技术(开关电压调节器VR),由于导线的寄生参数的存在,通过添加更多的电容器,效果并不显著。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配置和控制概念,以解决电压尖峰问题。改进的VR将在0.2us内响应,以避免电压尖峰陡升或陡降太多。这一概念的提出将使目前的VR跟上微处理器的发展。利用所提出的动态补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减少电容值,以降低成本、节省系统主板的空间和减少寄生参数对其的影响,打破阻碍下一代英特尔CPU的开发和应用的高变化率(di/dt)的势垒.在系统级上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省主机板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PWM整流器的控制原理出发,建立了整流器输入电流控制所需的d,q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电压矢量控制方法,并对d,q轴电流的状态解耦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于SVPWM的电流控制方法,并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K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红娟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6):34-36, 56
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的电流内环采用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算法,对电压外环进行PI控制,并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滑模变结构PWM整流器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LCL谐振式推挽电路拓扑,谐振元件位于推挽电路变压器的原边;分析了电路的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分析可知,谐振电路参数决定谐振频率,同时影响谐振电流幅值;以600W样机为基础,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实验表明提出的电路拓扑很好地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验证了拓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各种脉宽调制(PWM)技术在微机上的实现方法,并从上位机、下位机以及上、下位机的通信协议三方面介绍了基于DSP的脉宽调制技术实验平台的建立。该实验平台可由上位机控制产生不同调制方式、调制频率、载波比、调制度的三相SPWM驱动波形,通过采样电路将负载上的电压、电流信号传回上位机,由上位机动态的显示负载上电压、电流信号波形。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微电源功率传输特性,分析了下垂控制的原理,研究了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基于下垂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运行,当负荷扰动时,仿真结果直观地体现了下垂控制方法能够调节系统频率以及微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有效地解决了孤岛运行模式下微电网频率和电压幅值的支撑问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研发一款简洁的电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功率放大部分、AD采集部分、LCD1602液晶屏显示部分、电流检测部分。主要通过单片机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内部运算,然后电流峰峰值、电压、频率和谐波显示在LCD1602液晶显示屏。与当前使用的大部分的电流检测装置不同,它可以进行多种环境下电流的检测工作,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且操作简单,成本与同等功能的电流检测装置相比也较为低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升降压变换器的轻载效率和功率密度,提出了一种迟滞控制结合PWM控制的非反相升降压变换器.设计出基于恒定电感电流的控制模式以减少对外部元器件的依赖性,并实现迟滞控制回路和PWM控制回路之间的平滑切换.针对降压和升压的工作模式推导出小信号模型,采用电感电流斜率的控制方法实现在一个开关周期内降压和升压模式之间的自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二极管电流方程中m值的测定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值随正向电压变化而变化.对于锗二极管,m存在一个最小值;对于硅二极管,m值随正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