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灾荒是对人类社会破坏性极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困扰古代、近代与现代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区的救灾历程既吸收了以往救灾的经验又注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中国救灾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反映了救灾文化的深层嬗变。一、华北解放区的灾荒概况华北区历来灾害频繁。抗战爆发后,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灾荒救济一直是政府基本而主要的职能.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救灾事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救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民间义赈外,国际力量开始加入到中国灾荒的救助中.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灾中的国际救助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3.
刘胜男 《青年记者》2017,(9):101-102
早在明朝时期,不少地方就出现了西方传教士的身影,清朝也不例外,这些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陌生的东方国度.来华传教士创办了多家报刊,作为近代的一种新式媒介,报纸随之成了西学东渐的重要载体.《万国公报》的创刊与停刊时间恰恰与清朝光绪时期相吻合,光绪帝在位期间,灾变频繁,灾情异常严重,《万国公报》理所当然地承担起灾害报道及呼吁灾荒救助的任务,正是在《万国公报》持续的、大力的宣传和不遗余力的灾荒救助中,西方的赈灾先进理念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救灾实践中,折射出耶儒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不少地区曾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使灾区人民顺利渡过灾荒,党和政府领导灾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灾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生产救灾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解决办法,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章炜 《新闻世界》2012,(3):35-36
广播录音报道和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必须要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更高的要求是它还要和听众收听广播新闻节目当时的状态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宜听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广播录音报道的特色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广播新闻宣传才能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对体育热点、焦点赛事的即时性直播式传播,滞后性的平面媒体对此的报道已沦为"编网"(编网:近5年来国内平媒体育报道的通俗流行用语,意指平媒对互联网传播的体育热点赛事、事件及人物新闻报道,进行二度编辑加工后在平媒上传播)。"编网"已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失去了读者,平媒的体育报道亟待走出"编网"。一、"编网"现象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对平媒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体育赛事报道竞争中,新媒体投入最大也最有实效的战役领地就是重大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7.
苏枭 《新闻窗》2014,(6):82-82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调查性报告,以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采访制作的投入之大、对问题深入剖析之深、逻辑缜密、叙事完整、细节充分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电视媒体的鲜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调查性报告"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论文以中央电台新闻评论部的调查新闻节目其中一期《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为例,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不少地区曾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使灾区人民顺利渡过灾荒,党和政府领导灾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灾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生产救灾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解决办法,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荒箸略》是明代刘世教的一部著作,内容专写救荒。书中体现作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灾荒对灾民和国家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官府救灾的必要性,阐述了由富户捐输、商人出资输赈、卖官集资、罪犯赎刑等民间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闽 《新闻实践》2011,(5):67-68
去年10月18日,台州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600全民新闻》播发了一条暗访报道《售楼处"无房可卖"中介处"房源多多"》,首次披露了台州房地产市场用"房票"倒卖一手房源、违规经营的"楼市怪象"。此后,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陆续跟进,对这种"怪象"进行了集中跟踪暗访报道。这组揭露台州房地产市场违规经营的新闻报道(简称"房票门"报道)立刻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开展了针对性的整肃行动,令广大台州老百姓拍手称好。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此时,正值新闻媒体人"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之时,这次灾害让北京的媒体集体经历了一次考验。媒体记者赶赴受灾一线,用笔记录了暴雨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王桂珍 《新闻窗》2014,(6):40-4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媒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因政治性强,长期以来形成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影响了宣传效果。"两会"报道传递的是国家声音,实质上也代表着人民意志,与每一位公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才能让"两会"报道在及时、准确、权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的"三贴近"要求,创新报道理念,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把"两会"中既受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荒箸略》是明代刘世教的一部著作,内容专写救荒.书中体现作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灾荒对灾民和国家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官府救灾的必要性,阐述了由富户捐输、商人出资输赈、卖官集资、罪犯赎刑等民间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陕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灾荒。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支援灾区。著名慈善家朱庆澜不遗余力,迅速组织救灾赈济团体,积极参与赈灾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5.
"走基层"报道是正在蓬勃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近两年来,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时代关切,迈开双脚,深入基层,采播了一大批鲜活、生动、感染力强的好新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走基层"的新闻报道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立台"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陕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灾荒.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支援灾区.著名慈善家朱庆澜不遗余力,迅速组织救灾赈济团体,积极参与赈灾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章于炎博士介绍,在当今美国报界,以媒介融合为指向的"全媒体报道"已经比较普及。无论是《今日美国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之类的大报社,还是影响力较小的中小报社,都在近两年普及了"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8.
邓希 《新闻世界》2012,(7):54-55
湖南电台交通频道在侗乡"2·13火灾"后发起的"学雷锋爱心大行动",体现了湖南广播的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广播媒体的救灾援灾的速度和力量,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好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台,在农村有着最为广泛的受众,做好"三农"报道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各级各地电台,"三农"方面的报道却显得十分缺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各级各地电台应该高度重视,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改进和加强。转变观念是前提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过程中,由于受成本、利益驱动,相当数量媒体所办节目中出现了"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现象。"三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媒体对"三农"报道不重视,  相似文献   

20.
何灵 《声屏世界》2011,(5):9-10
2003-2005年,作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特派记者,笔者有幸连续三年赴京参加了全国"两会"报道,眼界大开。时隔六年再次进京,尽管角色从前方转到了后方,但作为中部六省广播联播全国"两会"联合直播报道的一员,全程参与和见证了中部广播与腾讯网的首次全方位亲密合作,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