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数学刻板印象抑制了受威胁个体下前额皮质、左下顶叶皮质、两侧角回等数学学习时所用脑区的激活,激活了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扣带前回腹侧;刻板印象威胁使受威胁个体终止对其学业表现的监控,进而从学业表现中脱离出来;刻板印象威胁导致受威胁个体对自我控制进行不恰当地调节,从而把其影响外溢到与当前刻板印象无关的任务中.未来研究应加强刻板印象威胁影响社会任务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一步整合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研究各自获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刻板印象是存在的,作为社会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而对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也从早期的直接测量发展为后来的间接测量,尤其是内隐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发展,Fiske等人提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充实了刻板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外刻板印象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刻板印象是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1922年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之后,就得到了广泛的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研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开始的内容界定向新近的机制探讨转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心理表征以及在信息加工中的功效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包括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等方面。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本族效应、种族刻板印象和群际接触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体现在不同的 ERP成分上;fM RI的研究表明,梭状回、后扣带皮层、杏仁核、前扣带回和额叶皮层等大脑区域参与了种族心理的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与种族心理相关的脑机制,并且要关注间接接触减少偏见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种族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本土化的民族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刻板印象能够降低认知主体信息处理的费力程度,带来认知协调的舒服感。刻板印象与情感尊严紧密联系等复杂因素,使得记在依据其图式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采集加工的过程中。倾向于同化而不是顺应。记的图式一旦僵化为刻板印象,就会造成认知偏差。并附着在新闻以及其他资讯中在社会上传播。报道的模式化以及新闻失实等现象均可追溯至记认知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6.
内隐刻板印象是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通过对国内外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刻板印象研究进展情况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内隐地域刻板印象三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全面进步,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本文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产生机制、行为效应、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概述,并基于以上内容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们对于典型的男性或女性是什么样的看法会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性别刻板印象常常使被认知的对象受到先入为主的对待,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研究用发送调查问卷方法和观察法,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语料运用SPSS 16.0从实证研究角度来分析汉语性别刻板印象的称谓语刻板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性别接受道歉频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情绪被认为是导致以刻板印象为基础的偏见及持有刻板印象的人群的观念之所以冥顽难改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直接探讨情绪如何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研究并不多见。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中主流观点认为消极情绪会削弱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也有研究提出情绪通过调节观念的可提取性,进而调节由这些观念引发的刻板印象的表达。当平等反应偏向或反刻板观念可提取时,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表现出刻板印象激活下降的趋向。有研究者采用加工分离程序(PDP)结合武器识别任务范式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机制,认为消极情绪削弱了自动化加工程度,而非增加了控制性加工过程,即情绪调节的是内隐刻板印象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另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情绪调节的是内隐刻板印象的控制性加工过程。未来研究还需从情绪分类、情绪操纵有效性和数据模型分析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自我概念,用“群体图式”解释刻板印象,对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也通过图式概念有了新的阐述。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合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与传统社会心理学单纯研究个体、群体的外部行为方式来预测心理现象的方法相比,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