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年号     
“年号”与“纪”元,虽是文史研究的专用名词,然而谈起来也颇有趣。“年号’是历代帝王所立的名号。而“纪元”是纪录年度之始,亦称建元。我国汉代以前,只有“纪元”不立“年号”。建立“年号”并作为制度传下来,是公元前140年,西汉刘彻,即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始。嗣后,每一新皇帝登基便重建“年号”,后来就以此为制。“年号”成为历代皇帝纪元的名称,除了史籍记载的“始元”、“建武”、“天宝”等,年号还出现在其他方面。如铸在钱币上的“开元通宝”,典籍中的“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地名中的“景德镇”,工艺品中的“景泰蓝”,艺术作品中的“宣和轶事”、“天宝轶事”。古代的皇帝其纪元是以即位时记录到退位。“年  相似文献   

2.
《师道》2012,(4):59-59
1.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一句古谚.大意是说,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工作.为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计”,计划、规划,误为“季度”“季节”的“季”或“边际”“国际”的“际”.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岳阳楼记》中“越明年”的解释,综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将“越”释为“及,(?)”,“越明年”即为“到了第三年”;二是将“越”释为语首助词,无义,“越明年”即为“第二年”,三是将“越”释为“经过,度过”,“越明年”即为“度过第二年”(到了第三年)。查《中华大字典》,“越”的义项  相似文献   

4.
一高考从没发出过“淡化文体”的口号,话题作文也并不等同于“淡化文体”。以全国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的要求:1999年是“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是“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要求是“文体自选”;2004年、2005年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06年是“自主确定文体”。《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有“要符合文体要求”的规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规定了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四档。可见,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5.
“年”和“岁”,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属于一回事。过了一“年”,我们就说年龄大了一“岁”。然而在古代,“年”和“岁”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代“年”的含意是以阴历的正月朔(初一)到下一年正月朔称一年,即十二个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年”字,有些人就会想起有关“年”这个怪物的传说,以为“年”是一个很吓人的动物,其实,“年”不是动物,而是植物,是我国谷类的统称。这还得从“年”本身的字体结构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8.
媒体热词     
《四川教育》2010,(9):3-3
N年不遇“50年不遇”“60年不遇”“80年不遇”,一直到现在的“百年不遇”。“N年不遇”,是国内媒体的高频用词之一,也是受灾地政府通报灾情时的惯用语。但随着越来越多的“N年不遇”接连不断的出现,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这么多“N年不遇”吗?  相似文献   

9.
你也许会发现许多计算机打印的文件、报表中,或文件、报表最后签署的日期中以及一些报纸、杂志上,把二×××年中的“○”打印为阿拉伯数字的“0”、英文字母的“O”或者“零”。其实,把二○○三年打印为二00三年、二OO三年或二零零三年,这些打印表示方法中,“二”与“0”、“二”与“O”、“二”与“零”的搭配使用都是错误的。因为“0”是阿拉伯数字,“O”是英文字母,“零”是中文数字的大写,而“二”是中文数字的小写,与“0”、“O”和“零”之间是不匹配的。与“二”匹配的是中文数字的小写“○”,怎样正确输入中文数字的小写“○”…  相似文献   

10.
世纪、年代的起始之年应为“0”年还是“1”年,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一派学者主张0年,另一派学者主张1年.本文认为应该始于0年,还进一步指出,关于“零”,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数学意义,但“零”还有语文意义.学术界关于“世纪”、“年代”起始时间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用“零”的数学意义还是语文意义看待这个问题分不开.否认“零年”是“世纪”、“年代”的起始时间,是以“零”的数学意义看待“零年”的.事实上,“零年”用的是“零”的语文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年的颜色     
“年”——应该是有颜色的。宋代诗人真山民在《新年》的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杏桃催换新颜色,惟有寒梅老一年。”过年就是换颜色,需要让色彩焕然一新。那么,“年”的颜色是什么样子呢?人们首先会想到,“年”是红色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千红万紫报春光……”春联是红的,年画是红的, 花灯是红的,蜡烛是红的,大年三十晚上吃的糖葫芦是红的,孩子的脸蛋儿是红的,新衣服也多是大红的,“利市”的封包自然就更是红的了……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春节就该是“红海洋”。还有一说,“年”是黄色的。过年离不开酒,“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酒就是黄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也是黄的,炸响后的烟雾同样是黄的。财富、金子是黄的。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黄色代表吉祥尊贵。其实,我倒是以为,“年”的真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是实施国家“九五”计划的第四年,也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1999年我委教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学好一个理论,巩固“两基”成果,狠抓“两全”落实,把握三个要点,加快我区教育发展的“1162”工程和“四化”目标的全面实施。学好一个理论。...  相似文献   

13.
老大兼任“审判长”,老二担当“审判员”,老四成了“书记员”,儿媳们都是“陪审员”。年迈老爹被判“有期徒刑”3年,老母被判“有期徒刑”1年……  相似文献   

14.
一.“录像”而非“录相”、“录象”《汉语大词典》认为,“录像”亦作“录相”,“录相”居后且是“亦作”,这表明,汉语中尽管有“录相”,但远不如“录像”通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只有一种写法:“录像”。可见,“录像”是规范的,而“录象”是错误的。二.是“摄像机”而非“摄象机”、“摄相机”《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有“摄象机”,但未收录“摄象”和“摄像”。1996年修订本改为“摄像机”,且收录了“摄像”一词。这告诉人们:现代  相似文献   

15.
南城一中是省文明学校。1984年曾评为全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单位”,1986年又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文明单位”。去年江西省政府又授予该校“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南城一中,始创于1923年,其前身是“江西省立十一中学”,1934年改称“江西省立南城中学”,现为全省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一、时间名词。岁: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期年:一年。“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迩年:近年。“迩年狱讼。”是年:这一年。“是年,谢庄办团。”积年:连年。“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经年:一年又一年。“此去经年。”月:一月月。“日削月割。”期月:一个月。“期月,而诣莫生。”夙:早晨。、“夙夜忧叹。”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旦日:明日,第二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天文系的专家说,前不久,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发表公告称,21世纪起始年应从公元2001年开始,原因是古代西方人习惯于“1”作为计数的起点,21世纪从公元2001年至2100年。我国大多数专家的看法是,以“0”年为起始年更好。其理由是“世纪”和“年代”  相似文献   

18.
“三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任教。”是谁如此“特别”?“一心想做数学教师,无意中成为语文教师。”是谁如此“有趣”?“1998年决心好好做一名教师,2008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是谁如此“有才”?他就是“作文教学革命”的践行者,近年来在小语界声名鹊起的管建刚老师。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竭”字条下出现了“竭泽而鱼”。到底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抑或两者都可以? 本人查了好几种成语词典,都是“竭泽而渔”,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此。接着在包括《辞海》在内的各工具书中查的“鱼”、“渔”两字,均无两字通用的注释。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本身“渔”字条中,在“捕鱼”这一义项下,还举出“竭泽而渔”作为例子。 可见“竭泽而渔”不能写成“竭泽而鱼”。岂能“竭泽而鱼”@寒昱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话题作文亮相高考舞台以来,作文命题似乎一直在透露着“一个圆点三条岔道”的基本特征。一个圆点,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近几年高考话题立意考查的着眼点;三条岔道,即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圆心,每年从不同的角度命题,而这些角度大体讲不外乎三个———情理、义理和哲理。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侧重情理;2000年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侧重哲理;2001年的话题是“诚信”,侧重义理;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则又是侧重义理。2003年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明显,这个话题又侧重哲理。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