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创作风格,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应重新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追求人类生活与自然和谐,营造诗意的生活居住空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营造的精髓,构造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形态和意象,规划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提升现代城市的生活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些话都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显得大气磅礴,卓尔不群。中国模式的传统文化底蕴分别为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独立自主的文化主体品格",和而不同"、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与气度,以人为本、执政兴国的政治文化智慧,整体性辩证思维,和谐中庸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8):89-91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如何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努力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所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派以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其社会理想的总体价值目标,以大同理想、小康社会、太平之世作为其社会理想的具体形态,这一社会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之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当今中国梦的建构与实现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温志成 《初中生》2011,(6):12-14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探究性学习"题选取生肖文化作为设题材料,考题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多方面考查考生对生肖文化的关注、理解程度,令人眼前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以国家非遗戏曲亳州二夹弦引入校园为例,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推进校园文化艺术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传授文化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浅之又浅,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上还有待提高。在培养大学生时,应专为大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改变教学策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大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