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刑犯的人权保障述评及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国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圆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劳动权是罪犯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报酬权是罪犯劳动权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权利。文章以劳动报酬权为视角,对劳动报酬权的保护依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与缺失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劳动报酬权完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是罪犯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报酬权是罪犯劳动权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权利.文章以劳动报酬权为视角,对劳动报酬权的保护依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与缺失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劳动报酬权完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劳动改造是新中国独具特色的改造罪犯的手段之一,监狱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随着“首要标准”的提出,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监狱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监狱更应该把罪犯的劳动改造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重新省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实践观、社会交往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刑罚观为基础,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新形势下劳动改造在监狱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可提高监狱罪犯的教育效果,提升罪犯改造质量。本文将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监狱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7.
罪犯是可以改造和康复的,这已为中国改造罪犯的历史所证明,但罪犯可以改造和康复,仅是一种可能,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通过艰辛的劳动和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对罪犯的康复模式是在执行刑罚的前提下,通过对罪犯严格准确执行刑罚,进行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包括罪犯亲属,广泛参与罪犯的改造工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出监教育是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造罪犯的最后一道工序。长久的监禁生活使罪犯脱离于服刑前的人际网络,其环境、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都发生了变化。回归社会前问题、困惑明显。为提高罪犯回归社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建构罪犯的出监教育新模式成为监狱工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法制社会,刑罚只会作用于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但事实上刑罚总是难免会以另外的方式波及罪犯的家人、朋友等。刑罚中最残酷的就是死刑,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应该更加理性和谨慎的对待每一个案件,做到既合法理也合情理。  相似文献   

10.
连春亮 《红领巾》2004,(2):95-97
如何科学实施罪犯分管分押,长期以来一直是专家学者难以克服的一大难题.罪犯是一个消极群体,在人格状态上,存在着常态人格、常态缺陷人格和异常人格三大类.运用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从罪犯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征着手,深层次地剖析罪犯的人格内容,并据此对罪犯进行分类,依照罪犯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能力大小,采用相应的矫治手段和方法,对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可达到从根本上矫治罪犯的目的.这种理论的应用,在罪犯分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