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媒体的发展为公民随时随地发布、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对自媒体言论内涵的分析,提出自媒体言论自由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思考自媒体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对我国自媒体言论的法律规制提出些许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主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权、监督权的实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三款,侵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不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在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的博弈中,应当优先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完善网络侵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给公民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公民在网络空间实现了言论自由的平等性、即时性、群体性和宽松性。但当前一些公民滥用了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要以不损害他人、国家乃至社会利益为前提。从法律规制、技术完善、行业约束等多方面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使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作为宪法自由权的公民表达权与宪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公民表达权实质上指的是公民表达自由权,它是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统一,最初是由言论自由发展而来的。在现今的宪政实践中,表达权的涵义已不局限于言论自由,主要包括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艺术表现自由和集会自由。公民表达权是人类首要的基本人权,具有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权利的属性。对于公民表达权的宪法保障可以从立宪保障和行宪保障两方面着手,树立保障公民表达权的宪法观。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言论作为公民言论的一种形式,其自由也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简而言之,网络言论自由是有法律界限的。探及网络言论自由,就需要提到隐私权,二者都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权利。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学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网络言论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由于该权利本身潜在的危险性,现实中,该权利的行使受到了重重限制,几至基本权利的丧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言论自由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法能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成本与效益作出客观的分析,如限制言论自由要付出什么成本,不限制会产生什么效益,以及在不同的领域如何实施。放松言论限制将成为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言论自由是宪法自由权利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同类型的言论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美国法院在充分认可言论自由的价值基础之上,提出了言论的双价值理论与言论自由的等级保护制度,对高价值言论、低价值言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又称迁徙权,是基本人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权,并且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迁徙自由权纳入到我国的法律保障范围内,完善我国的基本人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形象权作为一种控制形象符号价值商业利用的专有性权利,与言论自由和经济自由之间会发生一定的冲突。从权利位阶角度讲,形象权须让位于言论自由与经济自由。有鉴于此,美国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判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形象权限制制度,用以保障言论自由与经济自由不被形象权侵蚀。具体来讲,这些限制制度包括Rogers测试法、附带使用原则、权利穷竭原则和政治性言论免责。  相似文献   

10.
谣言的产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网络技术的发展放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也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引发了保护与限制言论自由的冲突。要合理划定法律特别是刑法对网络有害言论规制的界线和范围,恪守刑法谦抑主义,寻求保护言论自由和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其他权利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