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熠 《考试周刊》2013,(16):13-14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城市贫民这四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追"新"逐"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城市贫民表达了老舍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老舍以其最擅长的老北京普通市民生活为题材,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市民世界”,着力塑造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以及城市贫民四类各具特色的市民形象,表达了老舍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3.
老合作品中的人物心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老舍先生的创作,自然无法回避他与旧北平的密切关系,老舍先生对旧北平寄托了如家一般的深情。从他的作品中看,他着笔最多的是那些居住在北平大杂院里,为家人,为温饱奔波于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纵观老舍先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系列,有两类人物形象是值得关注的:一类是以蓝小山、老张、祁瑞丰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官本位”心态的市民阶层;另一类是以祥子、小福子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家本位”心态的贫民阶层。  相似文献   

4.
市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阶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性格,中国的市民阶层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及其思想的毒化下,积淀了浓重的民族劣根性。对保守、落后的市民世界的揭露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内容。鲁迅、叶圣陶等人的作品都曾涉足其间。而老舍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市民的柔弱性格入手,对市民阶层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剖析。本文论述了老舍选取市民柔弱性为改造国民性之落脚点的历史背景及与他个人的独特经历的联系,对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众多的具有柔弱性格的市民形象作了归类分析,从而肯定了老舍作为市民诗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浅议老舍的市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小说的独特价值在于用文学手段营造了魅力纷呈、华彩多姿的市民世界,并以文化批判的视角审视历史剧变时代的中国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承袭与变化.老舍小说里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底层市民形象"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每个系列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老舍对中国城市社会阶层中市民生活画面的描写更集中、更广阔,对市民形象的刻画更深刻、更典型,而他的作品《四世同堂》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阶层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在老舍小说中作为第一个城市个体劳动出现的是车夫赵四,以后小说中又陆续出现了车夫春二、张二,王五、王四等。反映车夫生活是老舍反映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骆驼样子》,老舍则以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一生的坎坷道路和苦难挣扎。车夫祥子成为城市贫民个体劳动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作为沦亡后北平的市民生活画卷,在车夫小崔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不屈精神。车夫形象塑造贯穿于老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其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思想和艺术发展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老舍小说多数以平民文化为视角,用其独特的文学手段构造出丰富多彩、魅力纷呈的"市民世界",小说中各式各样的小市民形象,不仅凝结了作者的思想态度、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更凝结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本文主要对老舍小说中"小市民"形象的几种不同人物系列进行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根据他的阅历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的反思,提出教育应当教出"21世纪人",即"世界市民",并认真思考了培养"世界市民"的手段和模式。"世界市民"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民族国家或者地域的界限,是对全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世界性"特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已经从民族国家性认同向全球性认同的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