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大学生特点,推导出了此时地基中任一点附加应力的式子,并结合大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饱和地基土的沉降量的计算,给出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变形有限元分析,对下伏土洞加筋地基条形荷载下应力扩散的作用机理和沉降进行研究,分析了条形基础置于土体上的土体附加应力扩散、土洞区内应力及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洞区内出现应力集中,下伏土洞地基沉降主要是由于土洞区内软弱土体变形造成。加筋体会增强应力扩散从而减小沉降,加筋体长度和埋深均存在最佳值;多层加筋较单层加筋更利于应力扩散,且层间会出现未完全拱形应力集中区域;相同加筋范围,层数增大对应力扩散影响较小,增大加筋范围更有助于应力扩散。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介绍的“规范法”在手动计算多个独立基础相互影响下的地基沉降量时,“规范法”查表工作量大且效率低.文章在对地基沉降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推导后,提出一种修正后的应力面积法,即利用求解多个基础荷栽在地基中产生的叠加后总附加应力面积与地基土压缩模量的比值来计算地基沉降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省掉大量的附加应力系数查表工作,提高计算效率,可以在计算地基沉降量问题中得到应用,但精度略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Excel电子表格法,并结合实例讲述了该方法的运用。实际应用表明,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Excel电子表格法可极大地提高相关内容的计算效率,并能避免出现计算差错。  相似文献   

5.
桥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是台后路基荷载对桥台影响分析的重要一环。在路桥过渡段设计中,为了综合考量地形、流域以及整体线路规划等因素,路基中心线与桥台台背斜交接续的情况时有出现。为了弄清斜交接续时桥台地基竖向应力分布与斜交角大小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斜交路基荷载分布进行分解,然后分别推导了任意斜交角下考虑路基宽高比影响的地基附加竖向应力半解析计算式,并借助Mathematica分析软件对不同斜交角下桥台地基附加竖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最后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思路及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减弱斜交路基引起的桥台地基附加应力的不均匀程度,建议路桥接续应尽量减小斜交角,特别是软土高填方地区。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在路堤荷载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变形控制机理。创新要点:评价路堤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处理效果,测量混凝土芯的竖向应力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特点,并分析填土过程中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规律。研究方法:通过埋设沉降板、分层沉降管、测斜管、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以及钢筋应力计,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长期现场试验。重要结论:1.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工后沉降以及深层水平位移控制效果均较好,优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2.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均大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能有效减小土体表面的荷载量,对于控制沉降有一定的效果。3.在路堤这种柔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上部会出现一定的负摩擦阻力,存在一个"中性点"。4.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较快,能有效控制由于主固结引起的长期沉降。  相似文献   

7.
柔性浅基础不具备调整地基变形的能力,针对这一缺点,可在基底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大的垫层,而在应力较小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小的垫层,即通过在基底设置中心刚度大、边缘刚度小的变刚度垫层,以有效调整地基土的应力分布,改善地基土工作性状。采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分析比较了柔性浅基础下设置不同工况的变刚度垫层对地基土中应力分布及基础差异沉降的影响.发现在基底中部0.5~0.6倍基宽范围内设置变刚度垫层时,差异沉降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 :采用后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联合处理软土地基 .通过静载荷试验得到了复合地基承载力 ,同时通过埋设压力盒和应力计得到了桩土应力比 .本文采用了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复合地基中及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中应力 ,从而求得复合地基沉降 ,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沉降量的对比 ,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法与实测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
借助大型路基差异沉降平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应变响应和沉降变形特征足尺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路面结构层对路基不协调变形力学响应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基差异沉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整体呈现受压状态,沥青混凝土面层整体呈现受拉状态,最大附加拉应力和最大附加压应力都在距离路面接缝位置1m的位置出现.在地基差异沉降达到14cm时,路面结构层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当路面结构层底部差异沉降量超过约1cm时,基层的上部最大附加拉应力为0.28MPa,超过了现行规格规定的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0.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