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对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歪曲中共党史、诋毁社会主义道路等现实表现暴露其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对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批判武器,以党的领导凝心铸魂,坚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坚力量、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等,均是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斗争的强大伟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对我国思想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竭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迷惑性很大和政治倾向性很强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重大影响,不仅阻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扭曲了大学生对革命的认识,还削弱了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需要从自身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典型的错误思潮之一,有其复杂的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批判和拒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是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需要。“四史”教育是坚持唯物史观正确看待与解读历史的实践,是应对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思潮的利刃。在剖析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源起流变与面相症候的基础上,以“四史”教育为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试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系统的批判,帮助人们认清历史唯心论的本真面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愈加多样化。一方面,网络有助于弘扬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也通过网络不断发酵和扩散,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就是典型表现。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虚无马克思主义理论、虚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虚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等方面。因此,坚持唯物史观,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肆意篡改历史、歪曲事实,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教育环境,加大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唯物史观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和说明历史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科学的真理性,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苏联解体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益,其中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和革命理论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历史观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人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来歪曲历史,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以达到其政治上的诉求.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9.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实现“两个巩固”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和网络空间之中。作为一种错误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核心诉求,其蔓延泛滥必然会肢解历史认知、瓦解民族精神、消解文化自信,进而威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然而,现阶段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社会民众担忧改革、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倾向难以根除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持续的意识形态渗透,决定了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时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把唯物史观作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指针,坚持以阶级分析法直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并以科学严谨的治史态度给予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反击。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xtent to which subjects' causal historical explanations are influenced not only by domain specific knowledge but by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event studied. Four historical events were presented. 120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 (15 or 17 years old) and domain specific knowledge (psychology and history) were asked to rate six causes, each of which constituted a causal explanation of an historical event. Results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assigned to the different causes depended on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History students were more prone to this tendency. The issue of how students tend to personalize historical even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3.
柏拉图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具有历史退化、历史循环、“神创论”、“命定论”、偶然性决定历史命运和英雄决定历史等特点。然而,柏拉图的历史观的某些合理因素不容忽视。他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实现历史由“神”向“人”的过渡;它也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在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中,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依据这一科学原理,本文运用逻辑方法,从古至今,辨析论证了华夏种植农业民族繁衍生息、并非仅仅五千年的自然历史过程,揭晓了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使我们更深刻地看到了自由发展与劳动发展的关系。寻着这一条线索,探寻自由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自由的原始表现阶段;第二,自由沉寂阶段;第三,自由的虚幻阶段;第四,自由的回归和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张可 《中学生英语》2004,(10):13-14
沃尔特·司各特(1771-1832)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位律师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律师,但从年轻时起他就对民歌,尤其是英格兰与苏格兰交界处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歌谣感兴趣。1802年他出版了《苏格兰边区歌谣集》。从1814年起,司各特写了20多部小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总是慝名发表作品。所以在1796—1813年期间他是诗人,而在他40岁之后则成了小说家,他的诗名也逐渐被他的小说家的名声所遮掩。沃尔特·司各特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在他之前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上的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依据的小说,但事件和人物都过于夸大,或者浪漫过头,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