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作品普遍被西方读者漠视的背景下,作为译者面临两难的困境:一是译者本土化问题,译者汉语为母语对译本语言的影响造成译本在西方读者中接受度不高;二是中国文学存有是否要为了迎合西方文化而对原作改写的焦虑。为了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译者必须摆脱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建构自我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塞都的抵制理论,从跨文化交流视角,探讨杨宪益夫妇译本《红楼梦》中译者在源语文化、意识形态、接受读者等因素的制约下的主体抵制,以期为跨文化翻译中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以及发扬中华文化的译者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沙博理和登特杨(男性译者)所译《水浒传》为对照本,结合译者赛珍珠(女性译者)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女性身份两大要素,探讨不同性别的译者传译《水浒传》女性形象时的翻译策略与立场差异:沙博理和登特杨译本奉行与原作一致的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立场;赛译本却从女性角度出发,引导目标读者重新评价被封建意识形态烙上负面印记的女性人物,修正了《水浒传》原著中被歪曲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了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加符合西方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建国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外译本在西方遭受冷遇的原因,认为这主要不能归因于我们的官方赞助人、意识形态和翻译策略,而是因为当时译入语文化尚无对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迫切需要。笔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正在被译成外语,西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开始趋向异化,这正是因应了西方读者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笔者认为,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也应该着眼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阿Q正传》的两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依据“意识形态理论”、应用统计学方法从历时角度考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的译者意识形态与其翻译转换策略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杨译本为异化本,拉译本为归化本,译者翻译策略受到各自民族、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译者在意识形态内容方面翻译策略与总体翻译策略相一致,但自身在分布上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6.
外语文学作品在译介过程中必然要受到目的语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容删节上,更体现在措辞和结构上。本文选择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中文译本,尤其是主万译本,结合译者背景与文本例子,阐明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如何决定文学翻译的最终形态,译者如何在文字转换中受到自己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原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马礼逊的《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是他来华后第一部关于中国的英文著作。《译文集》篇幅不长但内容涉及广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通过翻译个案分析,揭示出译文中彰显的译者的文化身份,马礼逊在归化儒家文本,使之基督教化的同时折射出译者的传教士身份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意识形态。英国读者由《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产生的对中国的评价,除译者因素外,还显示出其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可以说译本(译者)和阐释者(读者)共同建构了当时英国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8.
马礼逊的《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是他来华后第一部关于中国的英文著作。《译文集》篇幅不长但内容涉及广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通过翻译个案分析,揭示出译文中彰显的译者的文化身份,马礼逊在归化儒家文本,使之基督教化的同时折射出译者的传教士身份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意识形态。英国读者由《中国通俗文学译文集》产生的对中国的评价,除译者因素外,还显示出其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可以说译本(译者)和阐释者(读者)共同建构了当时英国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研究有很多,但多为基于译者对不同翻译策略运用而进行的译本对比,往往忽视了译者外的因素。该文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意识形态的相关学说,对王科一版译本进行分析,探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