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世纪末罗马教廷和教会深深陷于危机之中,十分需要得到新的支持;而前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因其局限性,未触及教会的根本利益,所以教皇容易与人文主义者合作。文艺复兴运动后期,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的神学理论,所以罗马教皇便完全改变了态度,对文艺复兴进行残酷压制。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有关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兴起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运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资产阶级要把阻碍它发展的宗教信条以及其他封建观念重新予以估价。为了反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妄说,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教皇尼古拉五世与文艺复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运动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些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譬如,关于封建教会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以及在这场运动中所起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重视不够,有些看法也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本文拟就通过分析教皇尼古拉五世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史学界倾向性的看法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直指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天主教会,而教会及其头面人物教皇则自然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对立面,教会及教皇一般是敌视和压制文艺复兴运动的。笔者认为,这一看法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有违。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的沉思》节选自《哈姆雷特》。这部戏可说是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的产生与文艺复兴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艺复兴运动是 13至 16世纪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和学术的运动,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而后席卷整个欧洲,极盛于 15世纪到 16世纪。但丁、彼特拉克和仆伽丘是意大利文学的奠基人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莎士比亚 (1564~ 1616)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在这一阶段里,…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大学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从11-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立校算起,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欧洲经济复苏、城市兴起后,世俗国家和教会对高等教育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的产物,也是市民阶级力量崛起、世俗文化教育兴旺的表现,从而为随后延续数百年之久的西方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就其实质而言,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15至17世纪,这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迅速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此次社会思潮为何能迅速在欧洲社会传播开来呢?1.商品经济的普遍繁荣是文艺复兴广泛传播的经济根源。14、15世纪是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威尼斯、佛罗伦萨等一批新兴商业城市纷纷在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出现,处于交通要道的波罗的海沿岸和意大利半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规模也超过历史水平。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下,商品经济观念逐步…  相似文献   

7.
何谓“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十三、四世纪酝酿于意大利,十五世纪遍及德、法、英、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各国,十六世纪为全盛时期,十七世纪初趋向衰落。因最初发端于佛罗伦萨等城市中的学者对古希腊、罗马著作的搜求和...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长期以来笼罩在神学阴影下的欧洲带来了文明的曙光.作为这场运动的首发地和重镇的意大利诞生了享誉世界的文化奇迹,故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史的研究长期以来是文艺复兴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和英国学者彼得·伯克无疑是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史的两位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内容,并带有民族特点。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薄伽丘,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十日谈》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们揭示出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致使天主教的某些说辞不攻自破。人们开始从以往愚昧的见识中"清醒"过来,获得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诸如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代表人物,以对专制制度和宗教的批判,拉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他们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思想传统,继17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之后,进一步论述人性和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