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传达是通过可视形式传播特定事物的行为,大部分依赖视觉,以平面设计、排版、绘画、色彩等二度空间影像进行表现。在国内,视觉传达设计被等同于平面设计,在高校专业划分里,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是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科学与技术大变革环境下,诸如动漫、数字媒体等新专业逐步拓展。这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出现使视觉传达设计面临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要迎合受众需求就要走向创新之路,兼顾交互性、跨界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迎合时代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满足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要求,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数字全球化的背景下,时代呈现出表现方式"多元化"、传达内容"个性化"的特征,同时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新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紧跟时代发展而即时更新完善的专业类别,数字化已经对视觉传达的"传达"这一主要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设计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客观影响。据此,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数字化表达在数字媒介的传达方式及表现形式层面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范围,也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具有引导性、多元化、人性化等性质特点。本文在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人们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环境之中,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也有更加深刻的要求。随着市场的发展,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人员,需求量也进一步提升,相关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在视觉上的设计教育方面,进一步融入创新与改革的理念才能迎合市场需求。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播设计教育的创新与思辨,进而整理出一套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断在更新,因此要求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也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只要求学生对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和数字技术的掌握,而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也只有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性设计理念和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6.
数字科技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的角度着手,从数字科技进步视域切入,剖析对其带来的一些影响及发展契机。通过探索视觉传达设计在新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提出科技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重要助推器,使视觉传达设计从过去单一、孤立的可视形式逐渐发展成一门多维度、多元化的视觉综合体。与此同时,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态势会愈加明显,创新能力会愈加增强。同样,科技进步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从业者去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7.
聂森 《文教资料》2010,(6):100-101
数码时代的来临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艺术设计领域。本文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在数码时代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数码时代对多元化综合性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并总结出视觉传达设计要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有赖于我们对新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很好把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视觉传达是各个领域人们对信息交流的平台,已受到广泛关注。今天,人类社会走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科技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发生重要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和空间不断发生着改变,新的模式取代了传统模式的地位,视觉传达设计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视觉传达设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给视觉传达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难以满足数字化新要求,必须从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以及教学设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为背景,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与新技术的融合现状和表现特征,通过研究其在新技术条件下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多样的设计表现形式,归纳视觉传达设计总体的发展趋势为设计师的实际工作和自我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