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期小说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意识。在新时期小说中,“人”大致经历了苏醒、再生、扩展、深入,从表层走向里层这样的过程。人物形象越来越真实、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研究贡献颇丰,成为“人学”研究中的先行者与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目前 ,在对鲁迅小说进行的叙事研究中 ,存在着这样的看法 ,《示众》和《长明灯》属外聚焦或纯客观叙事。其实这两篇小说并不是纯粹的外聚焦 ,而是内聚焦、外聚焦乃至零聚焦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对鲁迅小说进行的叙事研究中,存在着这样的看法,《示众》和《长明灯》属外聚焦或纯客观叙事。其实这两篇小说并不是纯粹的外聚焦,而是内聚焦、外聚焦乃至零聚焦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6.
《阐释与建构——张爱玲小说解读》是青年学者布小继的新作,这部著作在通过"人"去解读张爱玲小说和"知人论世"的研究方式两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这些尝试在让文学研究更靠近文学、摆脱各种理论桎梏、树立自身的研究方法上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路,而这些新的思路在匡正当前的一些研究弊端是大有裨益的,这是一种回归文学本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变态心理、人性扭曲的生存形态,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以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树》是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一部力作。《人树》以斯坦的一生为线索,在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基础上,于小说叙事之中融进对生命的哲性思考,揭示“断裂”和“死亡”等概念的哲理内涵,探索人生的意义。人物斯坦正是叙述者所聚焦的一个思考主体,一个充实哲理内涵的孤独英雄。  相似文献   

9.
"神魔小说"之名,因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作品而为人所熟知。《平妖传》开启了其先河,此后神魔小说作品不断涌出。清代是神魔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作品。在针对神魔小说研究的90多年里,关于清代神魔小说研究的状况是怎样的局面、具体篇目大致的数量,是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与鼠》使其成为下层阶级的代言人。评论家将着眼点放在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人物的悲剧性及男性友谊等几个方面,鲜有研究小说中女性人物——顾利之妻;而多数读者将其视为"妖妇"唾弃,因此,有必要拨开作者多重视角下的迷雾,透视这位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苦闷,剖析作者对她向往自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关注资源人     
继“经济人”、“社会人”之后,出现了“新人”——“资源人”。“资源人”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管理者应重视“资源人”的需要,关注人的资源性,以开发、充实、培育和运用人的资源为已任,使“资源人”的自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在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下对泰罗"经济人"假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纯粹的"古典经济人"为其人性假设.这种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的误解.泰罗的"经济人"假设体现了物质刺激与精神刺激,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的结合;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硬环境与软环境,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的融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思想,本质上已区别于以往时代的"古典经济人",成为"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13.
章从本然、应然和实然三种状态入手,剖析先秦道儒两家学说中关于人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揭示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而且也揭示了心性关系下人对人的认可。这两方面共同支撑了人的主体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人才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科学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科技的进步及突破性进展推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人对自然的依赖走向人对自然的征服 ,再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科技仍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不仅十分热爱华夏江河 ,而且站在战略高度来审视与治理它 ,从而形成了他治水思想的战略观、系统观和实战观  相似文献   

17.
《寒夜》中汪文宣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残酷的社会现实毁灭了他的理想,使他逐步变成一个软弱胆小、隐忍怕事的人;家庭的纷争、母爱的异化、妻子的背叛又使他历经矛盾、痛苦而自闭、自毁,最终成为一个心灵扭曲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今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无我”的性质有极大关系;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它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庄子作品受其圆周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都透露着与物无争的自然主义气息。学习并运用这种特别的思维方式,能 为处理主客、物我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行为受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经济人不正当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不公正制度的产生。缺乏公正的制度不仅难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确立制度公正,实行有效的制度公正实施机制,实现经济人与公正制度的良性契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