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27-12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大师,是羌族的精神领袖。释比文化是绚丽多彩的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现了羌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也体现了他们乐观的精神风貌和坚韧的民族性格,是认识羌族及其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羌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原始古朴.本文总结了羌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其音乐的整体风格,探讨了不同类型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结合羌族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羌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刺激,使曾经一度消失的羌族成年礼得以重现,并有复兴的趋势。现在的羌族成年礼继承了羌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羌族人文化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6.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7.
羌族婚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羌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看,羌族婚俗具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羌族婚俗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的人文观念、伦理道德的寄托物。  相似文献   

8.
从羌族文化概况入手,论述了羌族独有的民族习俗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价值.分析了羌族文化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被动的、封闭式的保护方式没有得到突破,以及羌族文化流失严重、传承困难,保护机制不完善,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并提出了地震后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羌族史简论     
羌族起源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量羌氏并非同源,一是二者分布地区与考古文化不同,二是生活,服饰和语言不同。羌族的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虞夏时期,春秋初期,周襄王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时期五 次大的迁徒。羌族不断反抗压迫他们的统治者,并于十六国时期建立了 羌族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秦,羌族一汉藏等民族不断融合,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9日,由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举办的"首届羌族文化论坛"在阿坝师专异地复课点郫县古城校区举行.与会代表就羌族释比文化、羌族萨朗文化、羌族民歌的传承及变异、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羌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羌族民间社会中流传着大量关于"回家"主题的民间故事,主要有三类:平民娶妻回家,英雄立功回家,与异类成亲回家。这些"回家"主题的民间故事体现着羌族人对于家园的热爱,对羌族青年习俗化成果的考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唤起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的"家园"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学校是"活化"羌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羌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启蒙地。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建美好家园、办出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途径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资源、重启羌族语言文字课程、增加羌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聘请羌族文化传承人做教师等。  相似文献   

13.
羌族民间艺术是随着羌族社会不断发展而继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传统工艺美术——挑花刺绣,是独具羌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云云鞋”又是羌族挑绣绣品中极具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其上绣的纹样色彩风格独具。文章试从羌族艺术与羌民族历史沿革、信仰崇拜、民间风物神话传说等密切关系,对羌绣“云云鞋”的纹样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5.
羌族传统节日文化与羌区幼儿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地区幼儿教育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幼儿教育与羌族节日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羌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体育文化,是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背景中得以继承,要它在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发展,则应立足于自身的创新改造,立足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于保持民族传统文化,服务大众群体。为此,确立羌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9.
浅议“腊呼羌”红绑腿的装饰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羌族的一支“腊呼羌”,服装美术中“红绑腿”的存在因素,探索了它的历史根源以及它的劳动观、宗教观的内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了“红绑腿”是“腊呼羌”的服装美术特征和服饰美的典型,进一步论证了“红绑腿”在“腊呼羌”劳动、装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赋予“红绑腿”中的羌族原始美术含义,同时认定“腊呼羌”红绑腿是民族服饰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