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毛勇在《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民办高校最初多是以“以学养学”模式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完整的公办高等教育体系之外发展起来的,目前是一种从属性的弱势群体。因此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资助,离不开与公办高校之间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办高校再过若干年将可能总体上度过大规模的建校阶段而进入提高内涵发展阶段,而这种内涵发展更会是一个步履艰难的爬坡阶段.我国公办、民办高校之间公平竞争能否得到落实,无疑会成为民办高校爬坡阶段的推动力或阻力.文章从政府资助、师资竞争、生源竞争三个方面,对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遇到的与公办高校公平竞争问题的落实与展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办民办高校公平竞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起步阶段、建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时、因地采取或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政府资助、师资竞争、生源竞争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直处于竞争的不公平状态,其所处的阶段不同,公办、民办高校之间公平竞争问题亦表现得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公平竞争环境中发展有利于中国高校竞争生态的形成。目前,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处在艰难的发展和提升期。中国民办高校能否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最为重要的是在教育市场中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分析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竞争的主体、竞争的范围、竞争的层次、竞争的途径、竞争的程度、竞争的表现形式,便于对中国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竞争的公平性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桂丽 《教育探索》2008,(9):9-10
教育资源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分配不公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民办高校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需要政府资助,基本资助政策是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源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分配不公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民办高校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需要财政支持政策,基本资助政策:一是政府资助,即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拨款,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层面上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生基本相同。但调查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学生的资助水平低于公办高校。为此应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奖、助资金分配过程中,应当转变观念,实现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化;其次,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在民办高校得以落实;再次,探索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之外,对民办高校学生给予特别学费资助。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学费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费采用两种不同的定价方式,公办高校执行成本补偿,根据学生培养成本来合理分担比例,民办高校实行全成本定价。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了不同形态的教育服务,相同类型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不同,它们的学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与学费水平倒挂。在公办高校系统内部,专业教育学费水平差异不显著,价格信号作用不明显,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高校专业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选择下,政府应该放松管制,让公办学校学费进行自主定价,使公办高校学费定价方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我国民办高校整体上处于弱势。我国公办、民办高校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在教育资源分配和落实上坚持教育公平的差异性原则,强调对弱势群体的补偿,给予教育弱势群体以优待,以保证和正常群体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涉及民办高校的设置、招生、学费、办学层次提升等诸方面,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际操作、应用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遵循和体现了教育弱势群体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虽然已经覆盖到民办高校,但相对公办高校而言,其资助面和资助力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建设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资助体系也就成为民办高校资助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根据民办高校资助体系的现实状况,对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办与民办高校在法律上已获得了平等的地位,而平等地位在实践中是否得到了落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北京市、西安市、厦门市、泉州市四地公办、民办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地区基本上得到了落实,有的地区仅部分得到了落实;有的学校落实得较好,有的学校落实得不理想.四地在落实公办、民办高校公平竞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表现出趋同性,公办与民办高校之间公平竞争的落实是一个由"考虑少"到"考虑.重视"再到"部分政策得到落实"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蔡克勇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增刊撰文认为,我国民办高校应走“拾遗补缺”之路。这里讲的“拾遗补缺”,主要是指民办高校不要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发展、社会服务乃至科技开发及转化上进行正面竞争,而是要在广阔的教育供求领域里,“拾”公办高校之“遗”,“补’公办高校之“缺”,为社会提供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另类选择”。我国民办高校要“拾”的这  相似文献   

13.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较为发达,其发展虽然更多依靠自身努力,却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从性质、类别来讲,我国民办高校对应日本的私立高校,而其发展却并不出色,究其原因,与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不到位密切相关。通过对日本政府资助私立高校制度分析,可以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然而受办学体制、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制约,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与公办高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构建育人队伍帮带培养机制,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对于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资助的目的是消除可能产生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根据营利与否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类管理机制下,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资助可参照公办高校;对营利民办高校的资助重点面向受教育者,同时可选择专项补贴和适度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公办高校迅猛扩展的作用及隐忧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共同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想,即公办高校在部分本专科教育市场为民办高校“让一步”,使教育发展在整体上“进三步”的构想途径;阐述了提高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探讨了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也应该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15日,在上海市委、市教委的推动下,全国第一家由政府倡导,民办学校联合发起,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基金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上海市杉达学院正式挂牌。上海的民办教育自始至终都走在全国的先列。早在2001年,上海就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民办高校党工委。2005年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办教育政府专项投入扶持机制。同年起,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在全国率先与公办高校学生享受同样的国家助学金、上海市奖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十一五”开始,上海将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统一纳入全市高校人事管理范畴,率先初步建立教师同等待遇保障机制。2009年,上海又在全国率先探索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学费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它在争议与质疑中迅速崛起,在规范与发展中渐现分化趋势,如今处于十字路口:一部分优质独立学院将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它们将彻底走向市场,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公平竞争;一部分独立学院将暂时继续办学;还有一部分将回归母体高校或停办。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行公办民营模式将公办高校品牌优势和民办高校的机制优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合作优势和办学规模效益。同时,在办学体制、内部运行机制、办学过程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从公共产品视角下看,这是由政府政策不明晰、财政投入不足、教育效率不高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20.
开展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对于促进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及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表明: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环境”、“工作回报”等三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值显著低于公办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办学融资渠道,完善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回报”,这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