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和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曾为华夏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开启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宝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经济持续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把实施大水大绿、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大事,造福于民的好事,促进和谐的实事,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要事来抓,深入推进绿色宝鸡建设.  相似文献   

2.
神农氏,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传说炎帝发明了农具以木制未,教民稼穑、饲养、贸易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炎帝为人类做出过卓越贡献,深受后世崇敬,与黄帝同尊为炎黄始祖,其后人称为炎黄子孙。炎帝还是我国原始交易市场的鼻袒。  相似文献   

3.
叶建华 《职业圈》2011,(22):24-25
神农氏,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传说炎帝发明了农具以木制未,教民稼穑、饲养、贸易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炎帝为人类做出过卓越贡献,深受后世崇敬,与黄帝同尊为炎黄始祖,其后人称为炎黄子孙。炎帝还是我国原始交易市场的鼻袒。  相似文献   

4.
叶建华 《职业圈》2011,(21):24-25
神农氏,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传说炎帝发明了农具以木制未,教民稼穑、饲养、贸易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炎帝为人类做出过卓越贡献,深受后世崇敬,与黄帝同尊为炎黄始祖,其后人称为炎黄子孙。炎帝还是我国原始交易市场的鼻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立德树人的研究成果已相当可观;但是,从哲学层面对立德树人进行深度考析的研究成果却相当稀少。本文力图弥补这一缺憾。首先,"立德树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意蕴。其次,"立德树人"必须教育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要牢固树立为人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再次,"立德树人"必须学会感恩,努力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美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号称“神州第一陵”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炎帝陵,就坐落在炎陵县这片虎踞龙盘的奇山胜水间。近年来,炎陵县紧紧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加强对外宣传,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旅游大县。源远流长的炎帝文化炎陵是一片古老的圣土,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归根之地。炎帝陵等历史遗存,成了人们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载体和象征。江泽民、陈云、胡耀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初,笔者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席、新加坡著名的华人问题研究学者说:“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东南亚贡献良多,但在近代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力很弱,远远不如欧美和日本,甚至也不及印度。”的确,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对东南亚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迄今为止,东南亚的历史学家撰写他们的历史,还必须从我们中国的古籍中查找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展示和储存文物的专场,而文物作为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来实现与历史的沟通,与时代的交流。博物馆文物管理作为保存历史文物的重要手段,对于历史文明的宣导,满足人们对历史探索的精神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建全文物管理体制,细化文物管理的措施,提高文物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宝鸡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曾是古人类最早活动地之一,古老的华夏明从宝鸡起步,我们的祖先曾在古陈仓大地上留下众多的物古迹。滔滔渭水之畔,茫茫秦岭北麓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活动生息的地方,史志多有记述炎帝“生于蒙、长于姜水、沐浴瓦峪”。至今,炎帝部族活动过的天台山遗址,古姜氏城遗址及九龙泉古炎帝祠碑碣等遗迹依然可见。每逢古历7月7日炎帝祭日,天台山炎帝灵寝洞前香火缭绕,祭奠络绎不绝。1986年,宝鸡市政府投资700余万元,在炎帝园重建了全国规模最壮观的炎帝祠,有关单位在炎帝出生地常羊山重建了炎帝陵,以供海内外炎黄子孙祭奠凭吊,使宝鸡有了“炎帝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本质主义认为文明具有长期稳定性,国家把文明当成自己重要的身份认同;过程主义强调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侧重研究不同的历史实践和历史过程如何累积起来产生一套文明特性。文明是由一些文化相似的政治社会实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威望等级的地理区域,包含文化相似、政治社会实体、威望等级和地理区域四个构成要素。迄今为止,国家是文明最成功的载体,在同一文明中,不同国家的威望等级不同,但政治文化却比较相似。文明不只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文明化的过程,文明从最开始的几个独立发源地逐渐向外围扩散,只要后发社会不在刚开始接触先发社会时就被消灭,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后发社会,其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国家和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因素。民族宗教问题又是当今世界的热点,是复杂、敏感的问题之一。它的复杂性源于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由来已久的冲突,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的不同特点,宗教的冲突与东西方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霸权主义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议题是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涉及环境问题的重要事件容易成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其影响往往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松 《中国名城》2023,(1):32-39
全面回顾近10年来国家、省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分析国家和地方保护法规的整体格局、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对国家建成遗产保护立法、保护传承机制完善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国家法律是实现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基本国策的制度保障,应当通过保护立法将“保护优先”落实到绿色发展、空间规划、资源管理、文化复兴和城市更新等环节;通过保护法制建设,促进建成遗产的积极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民生福祉改善;通过提升遗产保护管理的质量,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依法开展的公众参与程序,确保遗产保护实践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原文解析,得出在理论层面,要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文明时代发展规律研究当下社会,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中外民族发展问题;在现实层面,要尊重私有制历史消亡规律,反思婚姻家庭伦理冲突,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尊重国家历史消亡规律,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迫使当代当代中国人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到哲学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个重要思路。在人类哲学史上,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顺从自然,才能生存。但是,都未能解答人类如何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应对天灾问题。马克思哲学主张人通过改造原始自在自然界为人化自然界,以实现人类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应对天灾问题,但是,由于马克思哲学异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却造成人们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和使自然环境恶化,至今尚未找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的具体有效办法。"中国需要新实学",新实学主张立足现实历史之上和历史实际之中,一切从现实历史和历史实际出发,"回归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务实求实,解答和解决现实历史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使人类在当下过上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弘扬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自强不息走向世界,海纳百川走向世界,立己达人走向世界,和而不同走向世界,开新进取走向世界,美美与共走向世界,更好地贡献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发展,在人类文明转折发展的重要关头,以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胡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和贡献;以革命的标准来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和是非;以人民的立场来看待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总结胡绳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基本特点,对于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多种功能,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自然保护地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本文拟对自然保护地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给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为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对怎样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知水平;二是引导他们切实关注生态问题,让他们对生态问题有感性的认识;三是加强他们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