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女性文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而成长、发展。文章通过“人的觉醒”、“自觉掩藏女性身份”、“女性的觉醒”三个阶段来阐述女性文学在百年间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并指出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应以诋毁、反叛男性为宗旨,而应与男性和谐相处,才能达到最终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2.
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是一朵绚丽的奇葩,而其表现女性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也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五四”觉醒的女性到当下“真实”的女人,无不在彷徨而执着中寻求着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然而由于历史沉积的原罪意识使得她们始终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女性人格意识觉醒的历史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女性意识的异化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使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缺乏“内在基因”,而近现代中国妇女的解放总是呈现“外部灌输”的特点,只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妇女人格意识觉醒才较为广泛深入地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转折;而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彻底实现这一艰难的历史转折,使中国妇女最终走上自我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对性别的压抑之后,在时代的更替、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之时,在最先觉醒的男性知识分子的提倡下,少数知识分子以被动的姿态寻求女性解放。觉醒之后,她们开始以积极姿态回应,开始寻求自我解放的道路。她们以特殊的方式求证自我,从最初的"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出发,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带着强烈的背离传统伦理道德所规定的女性固有形象。冰心、庐隐、冯阮君、梅娘、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女性作家最先将自身的体验诉诸笔端,以敏感的女性意识对女性生存现状展开描述和建构,从意识的觉醒、自觉、灵魂的剖析等方面言说女性命运,诠释女性解放,在解放自身的同时融入民族国家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五四”一代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探讨妇女解放的舆论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而且在当时。在今天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今天已经获得解放的妇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仍具有相当深刘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女性在参与抗战活动的过程中,团结全国劳动妇女,反对妇女回家逆流,将自身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对妇女运动本身进行反思,其深层意识觉醒,开创出女性解放的新路子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程莎 《文学教育(上)》2009,(20):101-101
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诞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五四”时期。在这个提倡“人的觉醒”,“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女性文学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波”女性文学先驱作家中,丁玲总是不能被人忽视的。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形象一莎菲。  相似文献   

8.
在新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有才华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取材广泛,成功而又生动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中国妇女形象,其中有以个性解放为起点追求光明的新女性;有为阶级解放而献身的歌名女性;有苦难中觉醒成长的劳动妇女;有一心为革命事业的女共产党员。深刻反映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这数十年的时代风貌,是一个具有历史连续性的系列整体。  相似文献   

9.
丁东粮 《天中学刊》2011,26(4):72-74
《紫颜色》是黑人妇女生存、团结、求解放的缩影。黑人女性从麻木走向觉醒,从依附男性到精神上、经济上的初步独立的过程,就是黑人女性解放的过程。西丽等人为妇女的解放,尤其是为黑人妇女的解放走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为线索,依据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力求系统、全面地分析“五四”以来各个阶段农村题材中觉醒的女性形象特点及其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以期从中透视出我国农村妇女求解放的历史进程和解放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六部代表性小说为例,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莱辛众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追寻自身自由解放过程中的不同经历,可以概括为迷失、彷徨、觉醒和新生等四个阶段,并指出,女性问题的症结在于其自身,女性要寻求自由应首先从自身开始,只有取得精神上的独立,她们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牛海博  徐畔 《海外英语》2013,(8X):192-193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紫色》中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善良的非裔美国女性西莉,在经历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层压迫和不断地启发之后,自我意识觉醒,并渐渐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精神独立。作者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强调了黑人女性团结起来同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与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为黑人妇女寻求平等,独立和解放给予鼓励与启迪。该文主要分析女主人公西莉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从促进女主人公西莉成长觉醒的刺激因素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李晓婷 《文教资料》2011,(21):24-25
卡琳·施特鲁克是德国妇女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处女作《阶级之爱》描述了一名年轻女性和两位来自不同阶级之间男子的爱情故事。本文作者以女主人公两次爱情均被抛弃的悲惨遭遇为契机,反映了在所谓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妇女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的事实。本文以女性内心的呐喊为题,将创作视角投向女性"自我",指出妇女从苦闷和彷徨中逐渐觉悟,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重视和寻找自身价值,有意识地追求自身解放,努力实现自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于“姐妹之谊”主题的展示在新时期以后呈现出了三个方向:对于往昔的依恋,对于现实的抗争,以及对于未来的探问。它们共同构成了女性在现实中的方舟寻求。而这种寻求不可避免地要与现实发生碰撞,常常会被后者残酷地打断。于是该主题又在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上分别展开,这个过程深化了女性对于自身及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作品,历时九年才完成,自出版后对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夜色温柔》中的女主人公经常被人们认为是“魔鬼”,她们貌似“天使”,却将男人玩弄于掌心之中,令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以从女性阅读和女性妇女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女性从“天使”变为“魔鬼”其实是反抗父权统治,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这反映了当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父权文化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知识女性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除当时有利的客观环境外,知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一批妇女先进分子提出并努力践行的“去依赖”、“尽义务”、“增能力”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在近代妇女解放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纷涌而至的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传入更促进了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更自觉地从女性视角观察现实人生、审视女性命运。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女作家对女性境遇的揭示和女性意识的表现具有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民族特色。她们注重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探寻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把批判的触须不仅指向现实中的男人,而更多地指向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缺陷,开辟了一个女性自我审视的依域,使女性文学走出了男女两性单一的性别对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确立为基础,弘扬一种永恒的女性美德,确立新的女性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一个为女性的解放而呐喊和狂奔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特别是前期)始终响彻着女性觉醒而反叛世俗的主旋律。她塑造了一批觉醒的女性形象,她们所经历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三个层次的觉醒,诠释了中国女性现代性觉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