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土著民族争取其文化教育权利的呼声日趋高涨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压力之下,加拿大加快了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及毕业率,土著民族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在加拿大人口构成中熏土著民族是一个重要的群体。根据1982年的宪法熏加拿大的土著民族主要指北美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及早期印第安人和法国移民的后裔梅蒂人。2001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加拿大共有土著民族976,305人,占总人口的3.3%。土著人口中,62.4%是印第安人,30%是梅蒂人,4.6%为因纽特人。加拿大土著民族主要以渔猎为生熏恶…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加拿大土著民族改变了以往"边缘者"的角色,在环境政策制定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地位的改变是由土著民族自身、国内法制变化和社会氛围、国际压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著人的利益已成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环境和资源政策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土著民族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面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参与权和自主权,但仍受到很大限制。而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成为土著民族在加拿大政治舞台上争取福祉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北美殖民地早期,英国政府在加拿大采取了通过条约谈判从土著民族购买土地的政策。加拿大建国后,通过《印第安人法》对土著民族进行管理和控制。随后加拿大政府采取了无视土著民族土地权利的政策,条约进程终止。土著民族的持续抗争让加拿大不得不重新面对土著民族的土地权利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后,土著民族权利运动兴起,加拿大政府重新启动了条约进程,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然没有全部解决。  相似文献   

4.
殖民者以文明和进步的名义,为他们强占澳大利亚提供正当理由。在殖民主义文化霸权统治下,已有200多年的土著文化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和同化,土著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土著作家萨利·摩根在《我的位置》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虚假性,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悲惨历史。土著人在长期沉默之后民族意识觉醒,开启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5.
在《泰比》中,麦尔维尔将土著人、南海岛屿以及土著文化描述为与白人和白人文化对立的他者。通过分析《泰比》中的土著文化观照,揭示麦尔维尔对土著人及其文化偏见和否定的态度。由于深受白人优越的种族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泰比》中麦尔维尔对于土著文化的书写是出于白人优于他者的心理写就的。  相似文献   

6.
郭跃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4):102-106
加拿大土著民族自治的历史基础体现于1763年英国政府的王室宣言和加拿大与土著民族签订的条约。二战后土著民族自治思潮兴起,并逐步被加拿大政府接受。1982年加拿大新宪法确认了土著民族的原初权利,但并没有明确其权利的具体内容。加拿大政府现行的政策承认自治权是土著民族的基本权利,并设定了土著民族实现自治的原则和框架。但是由于没有立法对政策的支持,土著民族的自治依然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萨利·摩根的《我的位置》为例,试图分析土著人是如何在寻找自己家园的道路上历经沉默、彷徨、好奇、言说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文章分别对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对待其土著身份和土著历史的态度进行了讨论,指出土著民族在经历了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地文化主义之后,逐渐由自我束缚、压抑转变为主动去触动内心深处的“痛楚”,揭示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身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土著人社会地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0年颁布的《土著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战略规划(2000-2005)——学习型文化中的伙伴》提出了四大目标:增加土著居民决策参与度、保障土著居民平等的教育参与权、提供适应土著文化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与就业的联系。该战略规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土著学生在个人自信心、教育决策参与权、教育成就、就业状况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北美印第安文化体系中,帕瓦节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土著人通过歌唱、舞蹈和击鼓等形式,表达和传承他们热爱生活、净化灵魂、渴望和平的良好愿望。经过演变与发展,如今的帕瓦节融合了传统与流行文化的元素,成为北美地区文化标志之一,对于继承和弘扬北美土著民族的传统与价值观念,提升土著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扩大与非土著人的联系和交往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