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进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4-15
林冲形象,历来是被误读了的。林冲始终背负着道德与情感的双重枷锁,“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只是表象,“智勇双全、知情重义”才是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开发商     
“林头领,有你的信!”喽罗在门外喊。豹子头林冲接过信一看:“诚意邀请林冲先生光临现代文物拍卖会……”“什么是‘现代文物’?”林冲不懂,“去问问鲁大师。”林冲找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见了他便嚷嚷:“贤弟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不解。”他把手里的信递给林冲看,和林冲那封差  相似文献   

3.
开发商     
“林头领,有你的信!”喽罗在门外喊。豹子头林冲接过信一看,上面写着:“诚意邀请林冲先主光临现代文物拍卖会……”“什么是‘现代文物’?”林冲不懂,“去问问鲁大师。”林冲找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说:“贤弟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不解。”  相似文献   

4.
<正>咦,林冲懦弱?他可是梁山好汉,昔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啊!先别急,我们就从林冲吃牛肉说起吧。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来到了朱贵的酒店。林冲问道:“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在这么多下酒菜中,林冲却直接说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 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投东”不是暗指林冲上梁山。 文中有三处谈到“投东”,此处  相似文献   

6.
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入手,可以发现林冲的性格随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不断冲突而发展,逼上梁山的过程就是林冲回“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林冲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但在如何理解“发展变化”这一点上却产生了分歧。吕剑萍同志否认林冲性格的“转变性”,不承认林冲性格有“突变”。他说:“我认为,林冲的性格是有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是两面性性格比例成分的变化,在两面性性格基础上发生并由两向性性格决定。他的性格自始至终带有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性格”就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眼是“打”。这“打”体现的是一生充满矛盾的林冲的性格的缩影。作为教者,只有走到林冲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进而“打”出教学的风格。设置冲突,激发需要,建构话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太规矩,没有野性。再读!(生齐读,声音响亮了许多)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很有味道)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写了林冲,还有洪教头、柴进。生: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打架,还有柴进。师:他们在打架,是…  相似文献   

9.
狄马 《新读写》2011,(10):36-37
以往谈论《水浒》的人,喜欢拿林冲说事,说林冲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其实,林冲不能算真正的“民”。有人考证,“八十万禁军教头”至少相当于国防部士兵训练局的校级军官。因而.林冲上山不能叫“宫逼民反”,只能叫“官逼官反”。除了“官逼官反”外,梁山上还有一种类型叫“民逼官反”。以前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总是渲染前者的残酷和黑暗,而对后一种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其实二者一样残酷,一样黑暗。秦明上山就是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为名人大家所推崇,也多为各类教科书引为范文,评说之文俯拾皆是。本文不想奢谈《林》文艺术手法精湛,只品味其反衬手法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审美功能,以求教于同好。一、反衬对比下的心灵美反衬手法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是很有力量的。小说让陈虞侯与李小二在对待林冲的态度上形成截然不同的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也揭示了林冲“有。已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李小二受林冲“滴水之恩”免除“送官司问罪”,林冲“资发他盘缠”,使李小二走出窘迫、饥饿境地,安居乐业。就林冲帮助李小二之举…  相似文献   

11.
本课围绕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三个设问展开:1.林冲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2.请找出课文中对“风雪”“山神庙”的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3.有人说林冲最后的彻底反抗也是偶然,倘若他不是在山神庙里听了那几个人的对话,或许就不会走上梁山,落草为寇.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授课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圈点勾画、分组讨论为形式展开.教师适当补充《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转变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必修本第四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①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1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6.
在高歌猛进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传统篇目被“改”掉了,但节选于《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却能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林冲在被反复欺凌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盼望有朝一日“刑满释放”后继续效忠朝廷,却被逼着一步步走上与朝廷对立的草寇生活。林冲的经历最能代表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生命历程,因而最能揭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时时思索的问题、,每每思考至此。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对林冲品格的解读:向洪教头施礼让座为礼让。说“不敢,不敢”为忍让,出招时说“请教了”为谦让,面对洪教头劈头照要害打来,林冲仅“一扫”,这是宽让。一个“让”字使我们豁然开朗:林冲。真英雄也!他富有个性化的深入的教材解读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教学如同掘井,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应该选准一点,  相似文献   

19.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孙双金所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以其特有的开放、大气。让我受益匪浅。然而白璧微瑕的是,在其第二课时中,针对林冲武艺高强的分析,无论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指导学生表演的“棒打洪教头”,都很难让人想到林冲是一位顶尖高手——曾经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的梁山五虎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