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ISO2788-1986、GB13190-1991以及ANSI/NISO Z39.19-2005三部词表编制标准中宏观结构部分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可知叙词表的宏观结构显示方式在不断完善.概念图、本体显示、详情显示等一些新的词表可视化显示开始投入使用,而以叙词表为依托发展起来的OverView、Kenardus项目也在积极研发之中.叙词表已不仅仅是标引查词的工具,它已逐渐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并运用到构建知识组织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网络叙词表的组织结构及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叙词表是重要的网络信息组织工具,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网络叙词表根据宏观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它们主要用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检索系统两个方面。虽然网络叙词表在组成上与印刷本叙词表没有大的差异,但在其生成和实现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点,而且它在入口界面、词汇控制和标识系统3个微观结构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同时,网络叙词表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方面也有必要进行一系列优化,以完善其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国家叙词库是我国叙词表资源集成与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三层:数据获取与转换层、存储与语义集成层、服务与应用层。数据获取与转换层实现叙词表数据的采集、规范描述和格式转换;语义集成采用中心词表集成模式,顶层为分类表和本体,中间为概念层,底层为基础词库;服务方面,采用渐进服务思路,提供不同颗粒度和不同语义层次的数据服务。叙词表宏观结构方面,将叙词表及其各组成部分作为独立概念体系,通过描述概念体系间的关联,表达叙词表宏观结构;微观结构方面,将概念和词汇分别作为描述对象,词汇作为概念标签,在概念层面描述语义属性,在词汇层面描述非语义属性。基于DC元数据框架设计叙词表元数据方案,基于SKOS+XL设计概念和词汇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图3。表3。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4.
追踪叙词表国际标准的发展历程,以叙词表数据模型的变化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叙词表数据结构的变化,以重点讨论在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标准在互操作和计算机处理上显现出的新特点,为专业人员编制、维护、管理、利用叙词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叙词表中词间关系分为等同关系(EquivaLence Relationship)、等级关系(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和相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hip),词间关系的控制是叙词表编制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针对叙词表词间的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比较国际标准ISO2788、中国标准GB13190—91以及关国标准NISO Z39.19—2005对其的规定,分析异同,总结联系,从三个标准的实用性、检索效率等方面予以分析,并为中国叙词表编制标准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比我国、美国以及国际上几种叙词表编制标准,分析了其中叙词表等级关系处理和显示的异同,并展望了叙词表词间关系处理与显示在网络时代的进展和前景。表3。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7.
对比我国、美国以及国际上几种叙词表编制标准,分析了其中叙词表等级关系处理和显示的异同,并展望了叙词表词间关系处理与显示在网络时代的进展和前景。表3。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8.
叙词表已有的参照系统及几种图形显示形式在网络环境中显然不能动态地、全面地显示词间关系,不便于浏览和检索。在分析本体编辑工具Protg实现叙词表可视化的必要性基础上,以《汉语主题词表》为例,利用Protg的可视化插件TGVizTab,进行叙词表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可视化实验,并讨论了整部关系和例举关系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叙词表已有的参照系统及几种图形显示形式在网络环境中显然不能动态地、全面地显示词间关系,不便于浏览和检索。本文分析了利用本体编辑工具Prot啨g啨实现叙词表可视化的必要性,并以《汉语主题词表》为例,利用Prot啨g啨的可视化插件,进行了叙词表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及相关关系可视化的实验,并讨论了整部关系和例举关系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为后组式索引编制的检索语言,最早出现在科技领域,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所包括的范围和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尚没有一部叙词表能够象综合性分类法那样,涉及整个知识领域。即使是范围较广的叙词表也都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如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在使用上,叙词表也没有象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和国会图书馆标题表那么广泛,用得最多的大概是《工程师联合会叙词表》(以下称EJC叙词表)及其相关的一些叙词表,但它们也只是在有限的一些图书馆中使用。很多图书馆在使用后组式索引时,总要编制自己的叙词表,或者以某一种叙词表为基础来进行编制。这里准备就目前在应用的几种较为重要的叙词表作一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ʱ����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已出版的多部叙词表的调查分析,认为汉语叙词表语义场的构成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等同义场和相关义场的构造是汉语叙词表编制的薄弱环节。介绍自然语言叙词表的特点及计算机自动构造的三种方法,指出基于文本的叙词表自动构造方法与汉语的词法相结合,将有助于对汉语叙词表等同义场、等级义场和相关义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叙词表在网络信息组织中应用的调查分析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莉 《图书馆论坛》2007,27(6):183-186,105
通过对英文叙词表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揭示其应用的类型、检索途径及学科范围与语种等特点,从词表的显示与操作、使用帮助、互操作、向多语种发展以及叙词表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概述我国叙词表编制相关标准和国际叙词表编制标准简况,分析比较ISO 25964-1与ISO 2788、ISO 5964的技术内容,提出对我国叙词表编制标准的修订建议,如将单语种和多语种国家标准合并;吸收相关标准的合理成分;建立可扩展的符号体系;增加网络版叙词表的相关技术内容;增加叙词表互操作的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等  相似文献   

14.
从标准组成、标准化对象、叙词表的揭示对象和内容要点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叙词表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对它们在标准内容上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叙词表实践的发展,对我国叙词表国家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叙词表编制相关标准,重点分析ISO 25964标准的叙词表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叙词表编制系统模型,并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该系统能够改变传统叙词表编制模式,适应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编制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支持叙词表的数据加工、更新及维护。  相似文献   

16.
叙词表词汇转换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借鉴国外叙词表转换系统研制方法(集成词表)的基础上,以《汉语主题词表》、《社会科学检索词表》和《经济学管理学论文题录索引词汇表》三种汉语叙词表为实验样本,结合我国叙词表的特点,以金融银行学科为例,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叙词表词汇转换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的词汇转换率达到78%—87%。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分析了叙词表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比较了电子政务中的叙词表和本体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由电子政务叙词表向电子政务本体转换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最后以<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为基础,运用Protege软件构建电子政务本体样本.  相似文献   

18.
用传统分类表与叙词表编制TAXONOMY 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xonomy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用于支持浏览功能的、基于某一特定环境或领域的概念等级体系。它由等级结构和主题词两个基本元素组成,在形式上结合了分类法和叙词表的特点,为用传统分类法和叙词表编制Taxonomy提供了理论可能性。但由于分类法、叙词表和Taxonomy在性质与功能上均有不同之处,在利用传统分类法和叙词表编制Taxonomy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分类法和叙词表在主题范覆盖范围方面可能满足不了Taxonomy的要求;其次,分类法和叙词表的两个基本元素,等级结构和主题词在多大程度上可被利用,有待进一步实证。另外,如何将环境因素结合到Taxonomy类表中,是个有待补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叙词表的概念语义相似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义相似度计算是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基于叙词表、基于距离的概念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详细叙述其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叙词表》中的实际数据展开分析验证,从计算结果上看该方法基本可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为叙词表的应用作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主题词表》转换为本体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词表具有清晰的语义结构,便于从中抽取概念和关系,目前已有十多种叙词表被用各种方法转换为本体。叙词表转换为本体的难度依赖于叙词表本身的特点。我国《汉语主题词表》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不足,转换过程中应对叙词及其存在关系明确界定,把握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以特定应用或特定领域为核心,《汉语主题词表》在转换为本体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叙词表中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是核心概念的选择;二是概念之间关系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