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剑术之美是东方之美,华夏之美,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研究探讨剑术之美的内容,形式极其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我国剑术运动水平,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加剑术审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亦明 《科教文汇》2009,(23):266-267
本文研究了雅畈镇元宵龙灯在美学上的一些特点,分别从雅畈镇元宵龙灯的内容和形武,群体之美、长度(数量多)之美,热闹之美,造型之美,男性的阳刚之美,中国传统的美,寓意之美,自愉性,狂野之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罗泽忠 《内江科技》2010,31(8):203-203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之羡体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关,使学生能够欣赏敷学的美学价值,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简洁之美、思维之美、数形结合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5)
美对生活和科学等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因素,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只有达到学习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慢慢发现数学与美存在一定联系,无论是初代和高代数学,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如美之简洁、美之对称,美之直观、美之奇异,美之统一、美之创新。  相似文献   

5.
羲水 《知识窗》2013,(17):28-28
科学家颜宁被人称为“最美科学家”,她却对此不以为然。在颜宁看来,最美的是自然之美和科学之美,如果非要跟自己联系起来,还可以加上人生之美和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6.
欣赏是作文讲评课的一大法宝。作文讲评课中的欣赏,可以欣赏学生习作中的题目之美、修辞之美、句式整齐之美、提示语变化之美、语意灵动之美及构思精妙之美。引导学生欣赏同学写的精彩之处,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萌发自己想要写出精彩。欣赏,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为分析切入点,探讨"美"在专利战中的运用,对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专利战中利用专利产品的美制定合理的专利布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美学的对立统一在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围绕海洋学和气象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立足于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两个角度,从地球气候系统之美、研究态度之美、研究方法之美、研究成果之美四个层面,结合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对象、研究历史、研究特点和诸多经典案例,比较和探讨了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之美,以期唤起海洋和气象工作者的美学体验,骥求在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中,取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严峻 《科教文汇》2008,(27):249-249
京剧丑角在戏曲行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体现了一种灵动之美,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其表演形态更具有很深的美学意味,负载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鲜明符号,是一种另类而率真之美。  相似文献   

10.
通地研究美日企业分散经营风险求得最佳收益之策,分析了我国企业如何转变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胡南  许佳  王燕燕 《科教文汇》2010,(1):147-148
从美学形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剑的造型简练、优雅、光洁、修长而挺拔的整体面貌和独到之处,将中国古剑美学形态归纳为造型之美、材料与工艺之美、装饰之美和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建筑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本文主要从土家族吊脚楼的材料之美、形态之美、装饰之美及人性之美等多个角度综述地域性建筑的魅力,旨在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意境美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交融,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意境美主要表现在空灵之美外象之美和诗意之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许渊冲是我国诗歌对外英译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将多部国内经典诗集翻译成英文,还将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凝练成理论,丰富我国本土翻译理论的同时,推动了我国诗歌译介的进程。许渊冲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他认为唐诗翻译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不仅追求译文表层结构的“意似”,而且在加工处理后能传达诗歌深层内容的“意美”。此外,许渊冲还将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用到译诗上,认为翻译不应该仅让读者了解原文或喜欢译文的内容,而要发挥译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而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作者多方尝试,力求让政治课堂返璞归真,还政治课堂以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精致之美,造就大气的政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化的代表作。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角度,从梭罗崇尚自然的创作理想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美、精神世界的和谐之美等几个方面审视《瓦尔登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媛  张慧琴  赵巧珍 《科教文汇》2008,(32):246-247
本文以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指导,从“形”、“音”和“意”三个方面来赏析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小令《卜算子》及它的两个英译本,并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从而证明,只有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译文,才能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8.
葛秀华 《知识窗》2023,(5):15-17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博物馆合作,校馆共同培育旅游高职生工匠精神,以“美”为主线,以文物为工匠精神之载体,设计并实施“四美”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感受文物之“美”,解读文物之“美”,传播文物之“美”,创新文物之“美”,感受和践行工匠精神,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达成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美,了解到数学的精密之美、严谨之美、逻辑之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绘画名家都以笔墨为线,点线画面,在每一幅书画精品中展现笔墨之美,线条之美,结构之美,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