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设计意图1.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法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2.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的人,锻炼学生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二、设计过程1.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是一张风光无限的单程车票,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伴相随。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令人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经读到一个名句:“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2.
1.依据语境,用两个带有比喻的假设关系的复句使语意连贯完整。(不超过30字)学习即生活,生活需学习。_____________:学习与生活如鱼得水,如鸟入林,才算达到了一种境界。2.依据括号中的提示选用句式,使前后语意连贯。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选用否定句表达)。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如同河流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令人兴奋,痛苦也同样美丽(选用感叹句表达)。3.请选用含有比喻的两个动宾结构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使语意连贯完整。(每空不超过10字)风过去了,只剩…  相似文献   

3.
<正>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没有一个人会一帆风顺的走到头。无论是生活上的快乐或痛苦,我们都要感谢它们;感谢快乐,它使我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力量,感受到希望。我们也要感谢痛苦,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坚强,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痛苦过后的那份轻松。生活让我们懂得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说知足者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太多财产,但是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而只有活在今  相似文献   

4.
王霞 《小学生》2013,(11):116-116
提起"感恩",我的心头泛起了丝丝温暖,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恩惠,他们帮助我们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学会感谢,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精心呵护我们长大;感谢老师赐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感谢同学给了我们鼓励,陪伴我们成长。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因为别人的一点帮助都会给他带来温暖,他的生  相似文献   

5.
点击:不经过生产之痛,就不会明白母亲看着孩子时脸上幸福的笑。一切幸福与快乐都源自于生命中难言的痛。让我们站在痛苦的窗口寻找快乐之门。寻找快乐李国文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是快乐的时候多,还是不那么快活的时候多呢?没人做过统计。我想,如果不是那么十分浑浑噩噩的话,稍稍有一点儿头脑的人都会明白,"不如意事常八九",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有幸碰上的,不快活则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  相似文献   

6.
感·悟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生命亦是如此。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这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相似文献   

7.
读书最大的好处,不是增长知识,也不是解决问题,读书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帮助我们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对抗无聊,能让我们忘记自己身处的不快乐。有人说,快乐不是快活。快活之后是痛苦,但快乐就不一样了,人有了快乐了,才有能力去做一些事。读书能让我们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8.
送快乐     
我要把快乐送给妈妈, 感谢她给予我生命, 让鱼尾纹不再往她的额头爬。我要把快乐送给爸爸, 感谢他为全家奔波, 让白发不再从他的头上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我牺牲并非是舍弃生命,恰恰是一种生命优越、完善的表现;甚至也并非是某种损失和痛苦,恰是一种生命的保存和快乐形式;自我牺牲也不是一种利他主义,在利他的形式中,是包含着利己成分的,它是利己和利他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道德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那个有着“神奇教练”美誉的米卢吧?中国足球队史无前例地冲进了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离不开米卢在执教中国队后所提出的“快乐足球”的理念。感谢米卢,感谢他让中国足球终于走进了世界杯;感谢米卢,感谢他的“快乐足球”理念对我的课堂教学以智慧的启迪。教育的奉旨是什么?是为了发展人。学生生命中分量最重的是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就是学会,并快乐着。但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并不快乐。受批评时不快乐,考试不好时不快乐,就连课堂上学生学不了、学不好、学不够的时候也是不快乐的。不快乐可不好!会让我们感到做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一把尺子,可被丈量的是生活,其余的是永恒。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有5%是痛苦的,另外90%则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而在90%的平淡中度过——生命的旋律却在这90%中达到高潮。天空中掠过一只鸟,它用翅膀在天空中留下痕迹;水中游过一条鱼,它用鱼鳍在水面泛起波痕。我们在时间里穿梭,我们用生命留下些什么呢?留下快乐,留下感动,留下思想……我们要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因为总想把自己生命的旋律带给天地万物。你听!生命的旋律正从我们心中流出。细细品味,生命之花也为之动容!在生命的五线谱上,我把亲情谱上,…  相似文献   

12.
管建刚 《师道》2003,(11):43
“好无聊!”“好痛苦!”“死了算了!”“生活好黑暗!”“生活里没有快乐,我想过自杀,可自杀太痛苦,最好别人把我杀了。”我惊讶不已。花季少年应该是银铃般的笑声,灿烂生命应该荡漾着阳光般的微笑。是什么让生命的花朵失去亮丽的色彩?是什么让灿烂的心灵布满阴翳的愁云?我沉思着。思想的光芒掠过现实的场景,我发现,教育遗忘了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名字叫:快乐。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  相似文献   

13.
笑对山水     
我们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快乐,我们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我们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阳光。生活中没有绝境,即使有绝望,也能找到希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变了。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大生活中的美好,却放大了丑恶与伤害,总是不停抚摸伤口,越抚摸越重,越重越难愈合。这时就需要我们寻找痛苦中的乐趣,伤害中的星火,泪...  相似文献   

14.
Blog空间     
生命中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其实都有精彩发生!感谢Blog,让我们珍藏下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只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仿佛是一块块拼图,形态各异,色彩万千,拼贴出了我们最真实也最闪亮的人生!更要感谢博客的开放与共享,让我的快乐有你分享,你的伤悲有我抚慰。是你让我觉得自己被需要,是你让我感到自己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幸福的密码     
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之后,依然指向幸福。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若为了维护所有人对你的好评,就只会谨小慎微地讨好所有人,丧失了个性和主动性,成了舆论小心翼翼的婢女。写下自己的优点,回顾自己的成就,不断鼓励自己,清晨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因为在水上写字,无论多么的费力,那字都不能永恒,甚至是不成形的。 如果我们企图要停驻在过去的快乐里,那真是自寻烦恼,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反而使苦难加倍。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或痛苦,欢欣和悲叹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阳光里流走。  相似文献   

17.
致自学者     
致自学者闫利萍面对自学,有许多求知的强者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也有许多人却迎难而退了。作为一名自考者,我深知求学的艰难,也饱尝失意的痛苦。但我明白;不经过痛苦的“炼狱”,就不能步入快乐的“天堂”。命运给了我们许多的失意。我们应该寻找机会去弥补,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密码     
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之后,依然指向幸福。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若为了维护所有人对你的好评,就只会谨小慎微地讨好所有人,丧失了个性和主动性,成了舆论小心翼翼的婢女。写下自己的优点,回顾自己的成就,不断鼓励自己,清晨起  相似文献   

19.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天   [经典之言]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20.
<正>情境链接:周五接儿子放学,儿子欢呼雀跃地跑到我身边,满心愉悦地告诉我:"妈妈,我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们的好老师——因为这个星期我们不用写作文。"面对孩子稚气又真实的脸蛋,我不禁沉思:写作文真的这么痛苦吗?不用写作文需要如此的庆祝吗?他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觉得是负担呢?何时才能让作文教学由"痛苦"转变为"快乐"呢?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激活学生作文的热情,从而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