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英与书     
阿滢 《出版史料》2009,(2):63-64,65
阿英原名钱德富,安徽芜湖人。阿英不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而且是我国现代著名藏书家。  相似文献   

2.
阿英(化名)曾是一名卖淫女。半年多前的一天,她因不堪忍受折磨,在挣扎中从嫖客家的三楼坠落,摔成重伤。事件发生后,阿英经受着极大的身体痛苦,为治病也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但与此同时,那名嫖客及介绍阿英提供色情服务的洗浴中心却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处理,对阿英的受害赔偿更是没有了下文。  相似文献   

3.
苏嘉 《出版史料》2002,(4):50-57
张静庐和著名作家阿英(钱杏村)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老朋友了。1935年秋,阿英正在编纂郑振铎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史料部分,同时还为张静庐的上海杂志公司编校《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一个偶然的机会,阿英和几位编译书稿的朋友聚集在张静庐家喝茶聊天,谈到新文化运动的过去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阿英的六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书信主要内容为王重民为阿英编纂文献查找资料并提供文献线索的情况,同时在通信中也涉及王重民先生编纂出版"敦煌叙录"的一些往事与细节.这六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王重民先生与阿英的互动交流,是王重民研究史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史家和藏书家。论文细述了阿英的藏书经历、藏书特色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其藏书思想并解读了其作为藏书家的道德与风范。  相似文献   

6.
阿英,原名钱杏村。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藏书家。阿英在几十年的笔墨生涯里,在广泛的文艺活动和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文学家,他以宏富的文学论著素负盛名;作为戏剧家,他以我国第一流多产剧作家而著称;作为藏书家,他“座拥书城十万”,偕西谛先生(郑振铎)遐迩海内。不唯如此,阿英在目录学的领域里也有过辛勤的开拓,同样作出了卓越的成绩。笔者作了粗  相似文献   

7.
阿英书话     
早想写一写阿英,但手头资料不全,一直未能动笔。去年秋天,与阿英的儿子钱小惠一同开会,想顺便搞一点生平资料,由于时间紧,又错过了时机。好在,同钱小惠等人共同编的“现代书话丛书”已问世,内收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阿英(钱杏□)的新文学史料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叶烨 《兰台世界》2007,(7X):59-60
本文对阿英(钱杏邨)的新文学史料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辛勤搜集、保存、整理了大量的书刊和革命文物,编著了大量的文史作品,还以自己丰富的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不少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目。全面、系统地对阿英的书目成果进行查考、梳理,分为5类,共计55种,较他人研究成果所得为多。  相似文献   

11.
期刊版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版本之学,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阿英、唐弢等几位新文学专家首先开始了新版本的搜集和考证,被叶圣陶先生誉为“开拓了版本学的天地”。新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阿英来到山东,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书记。他曾两次到访山东解放区最大的图书馆———胶东图书馆,在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访书经过,留下了很多珍贵史料。其中,关于胶东图书馆的创建时间、馆址、馆舍、人员、制度、藏书数量与质量等记载,是目前为止关于胶东图书馆的唯一记载,不仅为全面研究胶东图书馆提供了基础材料,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硝烟中抢救文物、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同时,作为一个大藏书家,阿英也尽情享受胶东图书馆带给他的文化盛宴,并为此馆编纂了善本简目。  相似文献   

13.
1936年阿英刊发于《大晚报·火炬通俗文学》周刊的《一九三六年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一文,系统地总结了该年通俗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概况,对研究中国俗文学、通俗文学的学术史沿革,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小清 《档案与建设》2012,(5):45-46,58
义无反顾"北行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文化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因战局的变化,不少文化人相继撤离上海。这时中共党组织决定阿英(钱杏邨)留在"孤岛",以"风雨书屋"为掩护,出版杂志,宣传八路军、  相似文献   

15.
钱杏邨(1900—1977),笔名阿英,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评家。他不仅创作了很多的文艺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重视书评,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他书评文章的盛产期。他一生写  相似文献   

16.
人们只知道,作为小说家的茅盾先生曾写过许多驰名中外的小说作品,却很少知道作为"诗人"的茅盾亦曾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一九二七年八月茅盾先生写的<留别云妹>便是其中之一.现根据阿英的<从东京回到武汉>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继我国第一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后出现的又一部方言长篇小说《海天鸿雪记》,曾随1897年创刊的《游戏报》单页附送,1904年出版了单行本,作者是二春居士,由南亭亭长评点。阿英在1936年7月22日上海出版的《大晚报·火炬》副刊上,  相似文献   

18.
说起李伯元,人们都会提到他写的著名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如果问起李伯元所创办的《指南报》,则可能所知者甚少。即使在同代人或后人为其撰写的传略中,除鲁迅、胡适、阿英的文章中曾略提李办《指南报》之事外,其他如李的同辈好友吴(?)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5,(Z1)
“高台教化”──案例通讯的灵魂文/丁夫同时下公安法制类报纸版面充斥暴力、凶杀、色情的案例不同,《西安法制报》1995年4月31日4至5版登载的阿英《一个市长助理的堕落》(以下简称《堕落》)一文,却给读者以正面思索,因而是一篇难得的好的案例通讯。文章的...  相似文献   

20.
钱毅的农村报刊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青年记者》2006,(20):41-42
钱毅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作家阿英的长子,生于1925年,逝于1947年,终年22岁。在新闻战线上虽然只有短短4年的工作时间,但他的新闻活动与编辑思想,使得他足以称得上是我国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在民主根据地办农村报纸的典范。他为培养工农通讯员而不遗余力,他为让工农成为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