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他们的弟弟、“我的叔叔于勒”的反复无常的态度为线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文章情节曲折,构思匠心独具。小说开始先交待了“我们全家”热切盼望于勒叔叔归来的心情,这种盼望缘于于勒叔叔lO年前的一封来信,“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全家沉浸在将有好日子过的喜悦之中,并且这盼望和喜悦与日俱增,父亲甚至已经有些痴迷,“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该叫人多  相似文献   

2.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显然,这绝非闲笔,而是作者匠心独运、妙笔生花的所在,是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个性化语言。归纳起来,“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分别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1.借以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要运用到双线结构。所谓双线,就是把几件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采用一明一暗的形式,清楚地叙述出来,两件事情互为呼应,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双线结构谋篇布局的:明线为菲利普夫妇怀着迫切的心情盼望在美洲发了财的于勒回到他们的身边,好改善他们拮据的生活窘境;暗线是于勒的悲惨遭遇。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双线结构时,分开叙述的两件事,必须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碰撞交会(一般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或结尾),这样,文章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共同完成对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盼、躲。当于勒有钱时,菲利普夫妇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并不断地念叨他、赞美他;然而,当于勒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大骂于勒,并生怕于勒认出他们来,慌慌张张躲开了于勒——因为于勒成了穷光蛋,他们怕他回来拖累自己。这样,“盼”与“躲”相映成趣,使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完全暴露出来。下面,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很糟塌钱。家里将他打发到了美洲。不久,他便写信回来,说他赚了钱,希望能够赔偿给家里造成的损失。这封信,使菲利普全家深切感动,都认为于勒这个分文不值的人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接着,又写来第二封信,说他买卖很好,等发财之后便要回来,跟家里人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5.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的第二封信,菲利普夫妇把它作为全家的“福音书”。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也认为后来“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竟变成了穷水手于勒,这完全出乎菲利普一家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外。”然而,它果真是一份“福音书”吗?果真“出乎读者的意外”吗? 让我们再认真研究一下于勒的第二封信吧。“亲爱的菲利酱,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相似文献   

6.
有问必答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三中的尚南慧同学来信问: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若从标题看,于勒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从人物所占篇幅看,“我”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但老师却说菲利普夫妇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为什么 ? 天津武清县第四中学的许文怀老师答:   尚南慧同学所问的是一个如何确定小说主人公的问题。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 (约瑟夫 )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活动都是在“我”的视野内发生的。于勒在小说中也是个辅助人物,菲利普夫妇前后语言行为的变化都是由于勒这一人物的贫富变化而引起的。而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与当代法国著名小说家亨·特罗亚的短篇小说《最好的顾客》(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是两篇脍灸人口的作品。这两篇小说在许多方面既有相似之(?)有相异之点,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不妨拿来做一比较。 首先,从题材选择方面来看,这两篇小说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勾勒出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从而显示出人物灵魂的美丑,揭示出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我的叔叔于勒》主要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从海外归来由盼望到逃避的态度变化,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的生活画卷;《最好的顾客》则主要通过花圈店厄泰尔普夫妇对老年顾客一下子买去所有男性花圈由怀疑到同情的言行转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老年人的凄凉晚景和部分下层人民的道德风貌。这两篇小说设置的主要人物都是一对夫妻与一个第三者:菲利普夫妇与于勒,厄泰尔普夫妇与巴罗丹。在人物自然关系中,一个是具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关系,一个是素不相识的卖主与顾客的关系;而在故事发展和结局中,一个是从盼望到逃避、由亲人变为陌路,一个却是从怀疑到同情,  相似文献   

8.
历来的论者,都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自私、冷酷、刻薄、虚荣、势利、无情”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文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性格中也有比较懦弱,甚至比较宽容的一面。在这篇小说的插叙中,作者明确交代于勒“行为很不端正”,“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试想,如果菲利普夫妇也像于勒一样是“坏蛋”、“流氓”、“无赖”,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能被于勒一次次侵占、一次次挥霍吗?如果菲利普夫妇不顾及兄弟情感,不是乱棒把于勒赶出家门,就是把于勒告上法庭,断…  相似文献   

9.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0.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你认为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并说明你的理由。我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因为。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他们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高度统一而且十分肯定,他们认为《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就是于勒。"对呀!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们都错了。"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  相似文献   

13.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首先,菲利普夫妇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一部分。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日用品通常是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于勒的所做所为无疑是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从这点看,菲利普夫妇并不是冷酷自私的,他们对弟弟还是宽容的。其次,生活迫使…  相似文献   

14.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师: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大家感触颇多,议论不少。小说的高潮部分有这样一处悬念:于勒与哥嫂不期而遇于游船上,在这一尴尬的邂逅中,菲利普夫妇确凿地认出了自己的亲弟弟,故而张皇失措,狼狈打探,断然离船,丑态毕露;但在于勒这一方,他是否也认出了自己的亲哥嫂呢?换句话说,于勒对菲利普夫妇,是相见又相识,还是相见不相识呢?大家争论不休。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一困扰我们的悬念,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各抒己见,尽兴争鸣,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加深我们对中外文学精品思想性、艺术性的理解。 生甲:我以为,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于勒对其兄,是相遇不相识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的部分小说在教学上难度较大,《药》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我采取了从情节入手,掌握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的教学方法。 讲课前,我按课文提示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问题:1.小说写了几个场面,2.写了几个主要人物,3.小说采用明暗双线安排情节,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连接这两条线索的纽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使用形象的图表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应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这里介绍五篇小说的图解法板书设计,希望引起老师们研究的兴趣。一、《我的叔叔于勒》——运转式结构【设计说明】《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归来前后,穷富际遇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主线,揭示了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文分两个部分,从盼于勒,到见于勒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时人们意念中的于勒是富翁。从见于勒(小说高潮)到躲于勒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时见到的是水手乞丐于勒,以见于勒为高潮,把于勒的形象做了对比,更把菲利普夫妇这一对势利小人先后不同的态度做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在富翁于勒一边画出一枚金钱式的太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突出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一般都认为是以“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叔叔态度的几度变化为线索。即菲利普夫妇先是把“行为不正,糟蹋钱”的于勒打发到美洲去;后来从于勒的来信中得悉其在美洲做买卖赚了钱,发了财,并要赔偿他们的损失时,却又渴盼于勒赶快回来,并对其大加赞扬,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可是在去哲尔赛岛途中的轮船上意外地发现于勒不是一个赚了钱、发了财的“大商人”,而是一个“衣服槛楼的年老水手”时,又让全家人赶快躲开他,并对其破口大骂,说他是一个“流氓”,一个讨饭…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为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绝情唏嘘不已,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标题中的"我"是谁?多大年纪?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我"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子约瑟夫,在故事中出现的时候大约十多岁的年纪。大家似乎都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我对此不予置评,又问:你们能看出来约瑟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吗?学生再次浏览小说,有的说:约瑟夫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