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在哪儿了     
[病例1]把一个15°的角放在10倍的放大镜下,得到的角的度数是( )。[病症]把一个15°的角放在10倍的放大镜下,得到的角的度数是(150°)。[诊断]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面,只是两条射线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在儿童科普知识上,看到了一个有关放大镜的科学实验,上面说放大镜可以点燃易燃物。但是,我有点儿怀疑,真的能点燃吗?我想亲自试验一下,所以就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放大镜。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的《放大镜》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的一节课。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光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好这节课,教师应选择太阳光照较强的天气,准备好教具:每实验组一块圆形玻璃、一只无色透明小瓶、一只烧杯、一根小铁丝及一杯清水,提醒学生准备好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一小张白纸、两根火柴,然后按“放大镜的构造和形状”、“放大镜的作用”、“使用放大镜”、“认识其它放大镜和自制放大镜”的次序组织教学。 1.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形状 上课开始。教师先检查学生自带放大镜的情况。然后,要求学生拿好放大镜,认真观察,并提出几个有关放大镜的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叫它做放大镜?”  相似文献   

4.
实验成功了     
一天,自然课老师让我们在阳光下做实验。老师给我发了一个放大镜和一根火柴。在阳光下,我举起放大镜,让放大镜把光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一:形成一个关于放大镜的问题。(之前,各组学生仔细观察放大镜,交流发现时提到“可以将字放大”,“看远处的房子是倒的”,“中间比较厚”等。)师:关于放大镜,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字?生:为什么放大镜能点燃火柴?生:放大镜还有什么用处?生:放大镜是怎样做出来的?生:放大镜真的能加热阳光吗?师: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其中第3、4个问题,查资料或问家长就可以解决,下课前我也可以告诉你。另外三个问题我建议大家研究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有什么变化?研究结果就可以解释这几个问题。[评析]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6.
我因势利导教给他们描述放大镜镜片中间厚、四周薄的准确的说法。然后我举起一个由泡沫塑料制成“镜片”的“放大镜”问:“你们觉得这个是放大镜吗?”大多数学生说不是。我把泡沫镜片取下来,让他们摸一摸,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它也是中间厚、四周薄呀!”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它不是透明的!”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聚光比赛 放大镜的聚光作用,大部分儿童没有见过,在学习这一知识时,手持放大镜的角度是一个教学重点。在远离市区的一所完小,一位青年教师带领儿童观察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时,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排成队按序进行聚光比赛,要求每个同学手持放大镜使阳光照进教室的墙壁上,形成  相似文献   

8.
虫虫,你在干什么呀?我在用放大镜看蚂蚁搬运粮食。今天的阳光好灿烂,这么好的天气,用你的放大镜来做个点火的实验,那才叫酷呢!对呀,现在可是个大好时机。虫虫马上响应,用放大镜对准太阳,在地上看放大镜折射的光线。快调节放大镜的距离,让它的折射光线聚成一点。快看,找到聚焦点了,我们点燃什么好呢?哇!真神奇,冒烟了……燃起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以前听同学说过,我还不相信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照射在放大镜上的太阳光,会被放大镜全部聚集在一个点上,这个点也就是放大镜的焦点。随着焦点上的太阳光越来越多,光线的密度越来越大,焦点…  相似文献   

9.
潘建新  梁宇 《中学理科》2006,(9):9-12,47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做放大镜聚光实验时,往往只能看到阳光下桌面或地面上有一个亮点,对于光线穿过放大镜后究竟是怎样聚集起来成为一个亮点的还是没搞清楚。我采用变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对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走近科学     
菲涅尔透镜这是一个巨大的放大镜,与一般的放大镜不同的是,其表面布满了微小的条纹,使得穿过它的光线弯曲产生绕射现象,从而形成放大的影像.  相似文献   

12.
什么放不大?用放大镜看东西,能把东西放大,用放大镜看字,字也被放大了。但有一个字表示的事物,在放大镜下,虽然看得很清楚,但没有被放大,这是什么?猜成语一个人把一件衣服从水中提起,请你把这个动作与一个成语联系起来,并说出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宇宙人如果在我们附近出现了一个宇宙人,会发生什么情况?请你说出3种符合逻辑的情况。限时3分钟。测测你的智力  相似文献   

13.
实物放大镜     
自然课上,老师让我们见识了放大镜的威力。在放大镜下,课本上的黑色小字变成了粗大的黑色方块字,细长的铅笔变成了粗粗的木棒,我的五根手指变成了大香肠……真是太神奇了!放学后,我把自然课上的见闻告诉了爸爸。爸爸说:“我让你见识一个更厉害的放大镜——实物放大镜。这个实物放大镜真的能把物体变大哦!”于是,爸爸拿出实物放大镜,把它对准了我养的小金鱼。“砰”的一声,小金鱼变成了大金鱼,真是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14.
一点建议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1课作业第一题是饶有趣味的实验问答题,并根据问题介绍了实验器材和方法。我认为这题可改为:“自制一个小水滴放大镜。在一小张硬纸片上钻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滴一滴水,水滴放大镜就制成了。透过水滴读书上的字,你看到字是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认识的机制,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兴趣例如,讲相似形的概念时,教师可提出“一个三角形在放大镜下看是否放大了”的问题,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进而得出放大镜可以把  相似文献   

16.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做放大镜聚光实验时,往往只能看到阳光下桌面或地面上有一个亮点,对于光线穿过放大镜后究竟是怎样聚集起来成为一个亮点的还是没搞清楚。我采用变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对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1 材料   提桶(铁桶、胶桶)、瓷盆、水槽、水、放大镜(5倍、10倍均可),涂白色漆的硬纸板或簿木板(10cm×10cm)。 2 实验时间   晴天有较强的阳光。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一个数由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写作()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万。2.有一个放大镜,在这个放大镜下,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原来的3倍,在这个放大镜下,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倍,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倍。3.A=  相似文献   

19.
恍然大悟     
黄少明 《师道》2009,(7):67-67
在《线与角》复习题中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10倍的放大镜下量一个10度的角,量到的角度是( )度。”通过作业反馈,我发觉.大部分学生会受到“放大镜”“10倍”这两个信息的干扰,填了100,甚至错填为1。  相似文献   

20.
我与儿子一起逛“两元店”时,儿子偶然发现带着柄的一块圆圆的玻璃。儿子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放大镜。儿子感到放大镜奇妙好玩,于是我们就花两元钱买下了放大镜。这放大镜买到家里很快就成为儿子最好的“成长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