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郭延礼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中国近代文学学术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总结。郭延礼所著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就是适应这样一个学术需要而问世的。郭延礼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介入近代文学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全力以赴研究近代文学,且成就卓著。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  相似文献   

2.
时培霞 《兰台世界》2012,(16):14-15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著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梁氏的清代学术史研究非常有特色,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一些研究,笔者从自身研读的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总结和评价“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时有这样一段话:“以乾嘉学派为中坚之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他们所做过的工作,也确有一部分把我们所应该的已经做去,或者替我们开出许多门路来,我们不能不感谢。”(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三)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也有“不接受清代考证学的成果,便无从读古书了”的说法。他们的论述,既肯定了清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表明,无论是从学术渊源讲,还是就学术发展的现实论,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4.
《清代理学史》龚书铎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在中国学术史上,有清一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时期的学术发展,呈现出大开大合的格局,不仅是对两千年传统学术的总结,更是现代学术的先声。因此,清代学术史一直是研究热点,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5.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12):125-126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姜虹 《兰台世界》2012,(7):58-59
在中国近代史学界,钱穆先生是继梁启超和章太炎之后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又一位大家。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有几个重要问题必须阐明,如清学渊源、分期、学派划分、写作体例等,方能表现作者对于清代学术的全局性认识。钱穆先生对几个重要问题,都有别于他人的独立见解,这些观点也是他的清学史研究的特征。本文就以上几个重要问题,对于钱穆的清代学术史研究展开论述。一、清学渊源对于清代学术的渊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为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学反动说",强调清学产生于对明代空疏  相似文献   

7.
李慈铭以诗文成就著称,卒后入《清史稿·文苑传》;其学术成绩也为学界所重,但始终被词章所掩。李慈铭《国朝儒林经籍小志》未刊稿的发现将有助于评价他的学术成就,本文即以此讨论他对清代前中期学术史的总结和思考,阐述他尊崇汉学的学术立场及"清学殿军"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于清代公羊学史的叙述,基本以常州学派为重。这一种学术史的认知忽略了一部分学术札记对《公羊春秋》的研究成果。如惠栋《九经古义》中的《公羊古义》两卷,以辨别文本、甄别礼制的汉学研究方法处理公羊经传中的具体问题。从时间角度来看,这两卷内容是清代对《公羊》经传最早的研究之一。分析其学术取向及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公羊学史乃至于整个清代学术。惠栋在论述时所采用的"排他性"判断方式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21):40
《现代性与"国学"思潮》贺盛昌/著定价:33.00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贺昌盛,1968年生,湖北十堰人,文学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论及文艺学学术史研究。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象征:  相似文献   

11.
创立编著学术史的新体裁,提出学案编纂架构的新规定,是黄宗羲对于古典编辑学理论与方法的重大贡献。他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后完成的学术巨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近百万字,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1877~1927年)先生,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曾留学日本,历任学部图书局编译等职,晚为清华研究院教授。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多种传于世。先生为近代著名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史学、古文字学诸领域创获殊丰。早年钻研西方哲理,于康德、叔本华学说特有会心。中岁从事文学研究,所著《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宋元戏曲史》皆划时代之作。海宁籍语言文学家吴文祺教授尝为著文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安先生》,而《词话》的影响尤为深广。按《词话》之成稿当在1908年秋冬…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校勘学上的成就,主要见于《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校注古籍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梁启超论述了清儒在校勘古书方面的成就,系统地总结探讨了在校勘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校勘学理论的发展作了系统总结,另一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在校勘理论上其论述独树一帜,卓有建树,从而把校勘学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学诚在目录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把目录学的传统和任务总结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从学术史的角度开展目录工作,认为类例、序文、叙录、互著和别裁是目录工作的主要方法。章学诚在目录学实践上的贡献是编撰了《史籍考》,树立了史学专科目录的典范,制作了《韵览》、《别录》,引领一代索引新风。  相似文献   

15.
史与论的有机结合往往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正确选择,三者惟有达到统一,学术史才能既反映学术的变迁,又揭示学术的思想价值。范并思的新著《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一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把史、论与方法较好地统一起来,是一部具有长远价值的图书馆学学术史著作。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6.
王建辉的出版研究大致可作三方面的划分:一为书评研究,二为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三为近代出版史研究。三方面相互关联、递进。他的新《新出版观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触及我国编辑出版理论界近十几年的学术兴奋点,既不失现实指导价值,还具有某种出版学术史方面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概论通志·校仇略/郑樵著《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4NO,3 p1—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乔好勤著《河南图书馆季刊》1981NO,4 P17—论我国目录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乔好勤著《图书情报知识》1981,NO,2 P27—略论张之洞的目录学/方衍著《学习与探索》1981 NO,8 p125—清代目录成就浅述/来新夏著《历史研究》1981 NO,2 p135—“利用图书“也是书目本质之一——对孟昭晋同志《书目的本质和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的一点异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最伟大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1]然而章学诚生不逢时,正当考据学盛行的乾嘉时代,其所主张"史意"之说遂隐而不显,故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又说:章学诚之学不为时人认同,是"清代史学之耻也."  相似文献   

19.
《四方水土四方乐——达斡尔族区域音乐文化叙事》(以下简称《四方水土四方乐》)是中国音乐学院张天彤教授近二十年来对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该著的写作,作者以深入田野为学术路径,以音乐本体分析和文化阐释相统一为学术视野,以民族志式的描写与叙述为书写方式。该著的出版,既有作者对达斡尔族以及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学术考量,也有其情感的牵挂。  相似文献   

20.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11卷《中国学术史》已陆续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界的一项巨大工程。可贵的中国学者们,经多年辛勤的探研集体攻关完成的这一著作,乃是新时期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一部扛鼎之作,也是对两千年来中国学术发展的全面鸟瞰与沉淀。 笔者最先读到的王志平著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则可觅见这项工程的艰辛浩繁。光是作者要引用的历史文献和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