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鲍博 《时代教育》2007,(6Z):142-142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两宋是我国扇画艺术的繁荣时期。扇面画的形式在当代仍有生命力,它所表现的内容在今天也更加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
原平墙围画以其精细、艳丽、明豁、坚实和考究五大艺术特色冠于晋北一带民间艺林之中,是原平极富代表性的一种精湛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实用美术画,它广泛地汲取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技法形式的艺术营养,并融合了民俗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3.
王妍 《林区教学》2008,(2):101-10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独特的造型、写意、表趣等审美形态,使得中国画艺术更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画在意境和神韵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它的用笔、配诗都有着严格的界定。而如何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沉重课题,只有教会学生理解中国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境及品行,才能使中国画教学日益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每种艺术形式所具备一定的、本身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它既不能与其它艺术形式互相代替又不能与其它艺术形式互相混淆。水彩画也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以其鲜明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中国的气质和特色。水:深入研究各画种物质材料的特点,充分发挥不同画种的表现力,这是一切画种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水彩画之所以区别其它画种,能使人感到滋润、流畅、清  相似文献   

5.
杨柳 《华章》2012,(25)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国画的发展中,继承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然而对中国画的创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结合笔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中国画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传统的独特画种。在国内,它是主要绘画形式之一,在国外,它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改革的大时代里,它向何处去?它怎样发展与创新?这是很多同志十分关心,而确实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以下关于中国画创新的粗浅看法,很不成熟,仅作引玉之砖吧。 创新要立足于本民族的土壤 一提艺术创新,有些人就按照自己的“全新”观念,通盘否定民族传统,并摒弃它所赖以生存的全部传统审美思想。这与守旧复古一样,同样是防碍艺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而中国绘画中的"写意",尤其是"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它是一种观念,经过思维、思想过程和沉淀,在中国艺术大范畴中具有普遍意义。元倪瓒所谓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气"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即我们追求的"大写意"。清吴昌硕说:"老缶画气不画形。"齐白石则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9.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画是融画诗书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突破了绘画艺术的单一模式,呈现的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是集众美于一体的艺术。文人画家从一开始就把人、自然放在同一层面观照,以追求他们生命感动的全一性和内在性。画诗书印一体化,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从这一观点审视,文人画的构成不是画诗书印诗刊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画诗书印一体化实属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线条作为绘画中的一种因素,对于中国画来说极为重要,线条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历代来形成了以代表文人士大夫思想感情的“文人画”为主流。中国画中写意画是画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以达意、畅怀为目的。“以线造型”的独特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西方艺术客观再现对象的艺术形式。本文从中国画的“造型”特点、历代大师成功的先例、经验及初学者认识“形”的重要性等方面加以论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所要表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在中国画中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本文认为诗与画的融合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形态,在内在关系上具有同一性,中国古代哲学艺术精神及文人画是这种同一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徐海贝 《辅导员》2010,(9):54-54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我曾画过一幅画,它被我称为另类艺术。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先生说:"画与诗,可以统一而非同一。"理解它,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说画与诗是统一的,它应主要表现在艺术原理上诸如艺术追求、表现对象、创作过程等是统一的、一致的;说画与诗又非同一,它则体现在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手段、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是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精华。它以线条、水墨作为绘画之根本,体现了中国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美学理论。近年来,中国画逐渐被引入小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传统的绘画理论注重运笔和墨色,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临摹范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教学方式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完全不能体现《义务教育美术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画基本的艺术形态、艺术功能和审美理想。欣赏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弘扬是为了进一步地欣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中国画欣赏教学目的与策略的集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它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观念上,追求一种通过心物交融的审美过程,达到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尤其是线条,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富有韵律感、力度感和节奏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中国画的造型主要部分和灵魂。它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替代的。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它自身独道的优势,正不断发展;但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前进。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