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充分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探讨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措施,主要集中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实践素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因时而变。改革初期存在观念和认识的偏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研究与指导滞后,本科生导师等问题,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鼓励对"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应用的研究,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管理,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通识教育模块。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9)
结合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个步骤,即企业行业调研、确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优化。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工学交替"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实践体系建设、育人方法与教学考核方案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摸索,总结"工学交替"模式可行性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案,为其他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和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积极推进"两分两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积极探索,持续改进与创新,建立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复合、多元化、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动、国际合作、分流分层"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黄国容  黄慧玲 《科教文汇》2013,(5):119-120,122
通过几年来的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业+校中厂"专业建设模式。校企共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组双师团队等措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施"订单培养、做学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如何在"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育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昌学院园艺专业为例,探讨了"卓越农林计划"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与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期为地方高校农林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高校已全面启动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江苏省属高校中唯一入选"卓越计划"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南京邮电大学以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目标驱动,对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理论及实践。在明确专业特色与定位的基础上,创建并完善了多元课程体系,实施立体化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通过"工程+"教育理念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专科人才。为了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以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背景,找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实训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与实践,构建"一专多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