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土楼是福建省重点开发的八大旅游品牌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蕴育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文章对客家文化的历史内涵、客家文化资源的特色、福建土楼旅游的现状、土楼旅游的客家文化根植性,即客家文化与福建土楼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营造福建土楼客家文化特色、土楼保护等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潘涓涓 《现代英语》2023,(11):81-84
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在我国文化遗产形象的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蕴含丰富的中国建筑历史、社会文化特色,土楼文献英译对土楼的国际形象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以译者“适应性选择”为原则,结合实例对土楼文献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一些土楼文献英译给出建设性译本,以期助力土楼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福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应正视目前福建土楼旅游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精心保护遗产,积极开发市场,推介旅游商品,使“福建土楼“成为福建乃至中国的旅游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4.
民居瑰宝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美学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历史价值和文化内蕴上,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其传统建筑造型、功能和独特的风格上。它的美学价值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和历史文化积淀,对我们研究、保护和开发土楼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福建土楼文化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是土楼门楼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似乎常被忽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而门楼是福建土楼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通过论证土楼门楼雕饰、门匾、楹联、门环的具体形态,以及从客家传统观念剖析门楼的文化意蕴,展现客家文化所浓缩的"门楼心态",进一步认识到研究门楼文化,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倪豪孔 《新高考》2009,(10):56-57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各国代表审议决定,把“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化成果。“福建土楼”作为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因其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三、四、五条标准,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旅游开发方式是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的概况与旅游开发现状,依据现实条件针对性提出南靖土楼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以期为南靖土楼的保护、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居民作为社区参与最重要的主体,却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切身利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维护,这势必会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旅游发展概况、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海西旅游区的背景下探讨福建土楼的旅游开发,分析福建土楼的特征与空间分布.通过SWOT分析法对福建土楼旅游开发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区域土楼旅游资源、完善土楼旅游产品系统、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努力打造“福建土楼”品牌等推进海西旅游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红军长征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背景下,以红军四渡赤水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线路理论,进行了四渡赤水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四渡赤水长征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剖析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提出"以核心遗产为支点、以线路整合为重点、以区域统筹为保障"的利用模式,以期为红军长征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践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抢救、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开发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与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避免随意滥用、过度甚至是毁灭性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现象,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一整套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以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形式。虎台遗址公园的建成,使青海省南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等。目前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保护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自然环境原因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继承发展,对濒危失传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抢救性保护措施,使保护-利用-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孟紫 《神州学人》2001,(4):28-29
在中国福建的崇山峻岭间,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土楼。 福建土楼最集中的地区是永定县和南靖县的西部。在闽南的平和、漳浦、云霄、华安、诏安等地亦可见到。 这些土楼形式各异、风格不一,或方,或圆,或圆中有方,或方圆相连。从外观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五凤楼、方楼和圆楼,其中以圆楼最为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性的圆楼当属永定振辰楼、承启楼、环极楼等。 福建土楼又被称作客家土楼。据说,西晋后期由于中原社会的动乱,汉人陆续南迁,后在南方形成了富于个性的客家人群落和独特的客家文化。土楼,特别是圆楼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21世纪始进入中文视野,2004年在辽宁地区重新引起社会重视,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诸多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消失。虽然保护和抢救的时机稍纵即逝,但是开发利用却可以长久地进行,其中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注意民间文化遗产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开发和保护并重;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合理引入旅游市场机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对空间研究的学理论述基础上,从人与物质性空间互动的视角,以土楼文化遗产为例,分析文化性空间的生成与空间场域中的文化展演,构建一幅人群共同体在特定空间里的有序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16.
黄冈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非遗项目的申报、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黄冈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宣传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后续乏人、开发利用与创新能力不足和非遗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黄冈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应加强对非遗工作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创新传承模式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开展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黄冈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升文化服务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熊熊 《素质教育博览》2007,(6):36-38,14
听说福建客家土楼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易小A高兴坏了。一年级时,易爸爸就带他去过闽西的培田村,那里的客家古民居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明代的书院、几十座宗祠和30多幢土楼,让我们的时空小记者目不暇接。易爸爸告诉小A,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2008年7月2日—1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47个候选项目中选出z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以土楼申报世遗为契机,挖掘乡土资源南靖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闽南小镇,这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物产资源,有享誉世界的神奇土楼。在启动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后,南靖的生态环境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土楼的文化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土楼申报世遗的活动已经融入教师、家长、幼儿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茶余  相似文献   

20.
福建土楼与风景名胜区等传统旅游区相比,具有人口密度大,客家人与土楼民居浑然一体的特点,适用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方式。目前福建土楼旅游在社区参与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参与程度低,土楼旅游开发重建筑、轻人文,参与旅游开发的土楼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居民忽视对土楼旅游环境的营造等,要通过制定政策、政府加强引导、深度开发原生态土楼旅游产品、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发动居民美化环境等措施,真正促进社区参与土楼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