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硫酸,几种硫酸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三部分。本课时的内容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是浓硫酸的性质,难点是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教材在介绍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从稀硫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入...  相似文献   

2.
部编初中化学课本第五章第三节硫酸,我们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在学生掌握盐酸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稀硫酸性质。第二课时,在学生掌握稀硫酸性质后,通过对比、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浓硫酸既与稀硫酸有相同的一些化学性质,又有它独特的化学性质。再依据浓硫酸的特性,向学生强调指出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注意的要点。第二节课开始,先提问复习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将化学性质逐条边讲边板书。然后提出,稀硫酸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来的,那么浓硫酸的性质是否也和稀硫酸完全一致呢?这时,教者展示浓、稀硫酸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对比。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不易挥发的液体,这是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 1.知识背景:硫酸作为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化学工业之母”和典型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硫酸知识已有初步了解。如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脱水性。但浓流酸的强氧化性学生尚未接触,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完全,缺乏系统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仅使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硫酸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学到浓硫酸的时候,同学们都动手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稀硫酸在白纸上写个字,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接着把白纸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侧面,利用余热烘干字迹,发现涂有硫酸溶液的位置逐渐变黑。老师告诉大家,硫酸是难挥发性酸,  相似文献   

5.
硫酸是常见的无机酸之一,也是基础化学的重要内容。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稀硫酸则没有。如何解释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呢?在目前所见到的化学教材中均无满意的论述。本文试图用桑德逊(Sanderson)电负性均衡原理进行讨论,以便对浓硫酸的特性作出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浓硫酸教学知识落点主要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科书通过“黑面包”和“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两个经典实验予以表征,但无法呈现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通过设计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的“黑面包实验”以及稀硫酸浓度逐渐变大的铜与硫酸反应等创新性实验,展示从不同视角表征浓硫酸特性的可视化教学设计片段,以期帮助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视角感悟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微观上的本质差异,实践和发展“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氧族元素是继卤族元素后 ,另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 ,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种代表元素 ,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 ,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有着广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 ,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 ,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本节内容 ,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 ,更好地认识氧族元素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相关化学理论打好基础。2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较为系统的学习过 ,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 ,即浓硫酸…  相似文献   

8.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硫酸》的探究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靖  吴小平 《化学教学》2006,(10):27-29,40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回忆倾听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兴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硫酸第一大生产国,趣,激发爱国热情。硫酸总产量将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板书】第三节硫酸【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请回忆稀硫酸具有哪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板书】1硫酸:回忆、思考、讨论、回答:与碱1.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中和、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相似文献   

9.
硫酸包括稀硫酸和浓硫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浓硫酸的特性,即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都是硫酸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高考、中考中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中学化学教学有必要对稀硫酸、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工斑竹的制作湖北咸宁教育学院(437100)盛梓良学了硫酸性质以后,就可以了解到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如纤维素能被浓硫酸脱水。利用这个性质来进行课外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又能够制出美观实用的工艺品。把筛过的细泥用稀硫酸拌和成浓浆状的酸泥,随意洒在...  相似文献   

1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3.使学生了解硫酸的应用.4.环保教育.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用具:药品:浓硫酸、蔗糖、铜片、火柴、石蕊试液等.仪器:小烧杯、支管试管、玻璃棒、酒粕灯等.投影仪、投影胶片.教学方法:1.以实验为先导,通过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给出性质,提出问题,启迪思维;2.注重知识以旧带新;3.通过练习巩固、提高.教学过程:[导入语]:硫酸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三强酸之一,同学们在初中已学习了它的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化学书籍中,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介绍大多是从稀硫酸的酸的一般通性和浓硫酸的几种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的,至于为什么只有浓硫酸才具有这些特性则很少谈及或者所作的解释难以令人悦服.本文尝试对浓硫酸化学特性的成因作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硫酸一水体系’的反应模式,现介经如下.一.浓硫酸的化学特性探源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浓硫酸与水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实验表明,浓硫酸在加水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这说明硫酸和水可形成能量低的、稳定的溶液体系.浓硫酸的水合过程可用下式来描述.由于…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课本第179页演示浓硫酸的脱水性时,是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纸上写字。这样就需要一段时间后才有明显的现象。为此,可改成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稍稍湿润的纸上写字,则会立刻出现纸张变黑,进而烂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生认识浓硫酸性质的重要演示实验,人教版教材"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中,无色的水进入无色的酸产生的飞溅现象不甚明显也不易观察,但通过实践改进,笔者发现可借助pH试纸使实验现象变得明显,效果得到提升。人教版9年级《化学》下册P53页实验110-6"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这个演示实验,对加深学生认识硫酸的性质不可或缺。但按课本所示流程操作,液体飞溅现象的呈现效果欠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求1.常识性介绍:浓硫酸的特性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硝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2.了解: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及盐的性质;化学肥料的种类及主要用途.3.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4.应用:能运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知识结构酸盐酸、稀硫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 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方法硝酸的特性通性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 …  相似文献   

16.
1.分别加入铜和木炭,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2.分别用玻璃棒蘸取两种酸在纸上划痕,一段时间后,表面炭化的是浓硫酸。3.分别加入铁片,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稀盐酸与硫酸、可溶性氯化物与可溶性硫酸盐的鉴别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关它们的鉴别、推断题在历届各省市中考中屡见不鲜,但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原因是学生只知道 AgCl 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而不知道稀硫酸、可溶性硫酸盐与硝酸银反应也可产生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 Ag_2SO_4(微溶)白色沉淀,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回答这类问题,我建议在硫酸这一节教学中,应补充稀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以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浓硫酸的特性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硝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2 了解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几种常见的盐 (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 )及盐的性质 ;化学肥料的种类及特性 .3 掌握 :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4 应用 :能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  二、知识结构   1 酸盐酸、稀硫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酸的通性跟指示剂反应跟某些金属反应跟碱性氧化物反应跟碱反应跟某些盐反应   2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碱的通性跟指示…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分子”是本章教材的难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氨的扩散”演示实验来说明分子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内容 取A,B两个50mL烧杯,向A杯注入浓氨水50mL,B杯注入蒸馏水50mL,滴加1~2滴酚酞试液,用1000mL烧杯  相似文献   

20.
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定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不仅可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同学们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区别,因此,它也就成为中学化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