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子思妇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各异,价值观念的更新,导致诗歌中的思念主体有所不同。《诗经》所处落后的农耕社会思念的主体是故土和父母。因较少受礼教的影响,风格直朴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则婉转温丽。  相似文献   

2.
游子诗在古代诗歌中数量不少,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各异,价值观念的更新,导致诗歌中的思念主体有所不同。《诗经》所处落后的农耕社会,思念的主体是故土和父母,因较少受礼教的影响,风格直朴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婉转温丽。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严羽认为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情性”,诗歌情性的抒发建立在诗人内心对理的直接体悟的基础之上,具有心学的色彩.从“诗法”的角度看,诗歌是为本心而发,反对功利性的创作目的与繁琐的行文规范.从“诗评”的角度看,优秀的诗歌具有质朴自然的风格与豪迈气度,体现了诗人悟道后的主体自信.另一方面,严羽受禅宗的影响,诗歌对心学的借鉴止于自然情性,不具备心学内含的对王道的政治诉求,因此《沧浪诗话》本质上是以审美意识为最终归依的诗论.  相似文献   

5.
论《诗经》与《楚辞》中的“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7.
《秦风》以其悲凉、凝重的风格独立于十五国风之中。这种风格的形成首先与它地处中原偏西 ,多战事的地域分野有关 ;其次与《秦风》中的诗歌所采用“赋”的表现手法相关 ;最后则与《秦风》诗歌中选词用语偏重色彩有关。这三方面联合起来影响了秦风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8.
皎然《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史上最有分量的诗学著作,是对此前长期关于诗歌风格研究的一种新的发展,其中很多的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诗式》风格论和诗境论作简要的分析,可见《诗式》对司空图品味诗歌意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朱熹的解释视野中,<诗·国风>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特点.这些特点和诗篇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民性民情,不同政治条件下在上者之好倡,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关于诗歌风格与地理环境、民性民情、在上者好倡之关系的理论思想,不是朱熹首先提出的,但他的贡献是将这一理论全面系统地用在了<诗·国风>思想风格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席卷了整个世界,相同的文学背景以及诗人相似的宗教信仰和情怀,使某些诗歌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着可比性。由于创作背景的影响,《老水手行》和《泰尔耶·维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存在差异,是社会环境不同,浪漫主义思潮所处阶段的不同,诗人所受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咏怀诗》从风格体制来说,应该是源出于《小雅》,并有所发扬光大,且对后世的“咏怀”、“感遇”一类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莎乐美》插画作者比亚兹莱所处的社会背景对其插画风格的影响。从独幕剧《莎乐美》与比亚兹莱的渊源入手,重点对欧洲19世纪末日本风潮、世纪末语境及当时的女性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因素展开分析,就上述因素对比亚兹莱插画风格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中的一首误收诗--《三十六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不少舛误纰漏。从相关古书有无收录和诗人风格两方面来考辨《三十六湾》一诗,其作者应是南宋著名诗人姜夔,而不是许浑。《全唐诗》误收了此诗。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话特别关注《诗经》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诗经》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对今天《诗经》研究的深入,都很有意义。宋代诗话论叙了《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借《诗经》为证探讨了诗歌的社会功用和表现方法,阐述了儒家的传统审美思想、诗歌风格、学诗途径以及诗“六义”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史振堂 《新疆教育》2012,(11):130-130
时代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创作主体因个人的身世际遇、所处环境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就是说诗歌还有其小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博大精深,诗歌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将唐诗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李商隐的风格温婉悲凉,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写的尤为细腻。本文通过比较他写的《锦瑟》与《嫦娥》,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平生经历来分析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8.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受到了英国女性文学、哥特式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丽人行》,杜甫诗歌的代表作;《续丽人行》,苏轼题画诗中的名篇,且《续丽人行》由《丽人行》而来。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可以窥探出它们在创作主题、语言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异同,对了解二人诗歌风格和唐、宋诗歌的特点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空间理论视域为引导,分析了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对主体所处的外部城市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的个性化书写和建构,以及这种独特的空间建构对处在该空间的都柏林人主体身份的影响,认为正是受都柏林这种混乱、黑暗、失衡的物质和文化空间的影响和挤压,才使得都柏林人呈现出焦虑、孤独、迷惘的主体体验,集体迷失在混乱的都柏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