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诗人崔颢所做的《黄鹤楼》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被誉为唐诗七律之首。为了能保留原诗中的美学意蕴,在《黄鹤楼》的英译过程中,许渊冲将"三美"论应用其中,使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一翻译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为古诗词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唐诗以其数量和质量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巅峰之作,李白被认为唐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之一,成为众多学者和翻译家关注的焦点,在英译其诗时,如何让读者体会到像读原诗一样美的感受,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选用辜正坤提出的五象美论之一的视象美为研究视角,对《望庐山瀑布》两种英译做一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阵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典范的"中国风"吹入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诗词文化是"音美"、"形美"、"意美"的结合,散发着古典与神秘的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古诗词在英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美"的流失。因此,审美视域下的英译策略是将古风美韵完美展现出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多有离别伤感之句,甚至用某些特定意象来传达离别之情,体现作者的离愁别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离别文化,然而如何译出这些意象以及准确传达出作者当时的情感,译者就需要进行诸多考量。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唐诗英译版本多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选取许渊冲的部分英译唐诗为例,从美学视角剖析唐诗的英译过程中离别文化的传达。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发展以来,译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多种翻译流派。意境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就成了连接各个流派的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来举例说明诗歌的意境美之实境美,并指出诗歌英译中实境美的传达。通过研究,希望帮助古典诗歌英译爱好者更好地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导意义。以《登鹳雀楼》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对于传统诗文,更具有浓郁和鲜明的审美特征。该文重点论述了词的形体美、音乐美、抒情美和意境美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霜 《考试周刊》2007,(26):117-118
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翻译学者。但因唐诗用词的高度凝练和其丰富的意韵,在翻译唐诗时如何做到达意、传神、存境也一直是翻译家感到为难的问题之一,翻译理论家更是对汉诗外译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本文以辜正坤先生提出的诗歌赏析五象美论之一的意象美为出发点,来品赏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白居易《长恨歌》的两种译文。  相似文献   

9.
佳译赏析是寻找译品中的真善美。英译《论语》充分再现原信息,具备翻译美,即用词用句美,风格美,修辞美等。这些既是翻译古典要具备的条件,也是赏析译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0.
陈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65-66,71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意境美研究发现,在唐诗英译中必须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意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