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黑龙江流域地域广袤,是东北亚地域最为辽阔的大陆之一。清朝政府曾经对这一流域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有效控制,并设立了黑龙江将军衙门和吉林将军衙门两大行省机构管辖这一地区。黑龙江将军衙门的称谓就是依据黑龙江干流的名称而命名。由于黑龙江流域在清代东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的要地,因此,清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了两大将军衙门和十四个副都统衙门。这些副都统衙门是戍守黑龙江流域的重要军事组织,并在战时直接听命于皇帝指挥的八旗驻防。副都统衙门作为黑龙江流域军政合一的八旗管理机构,构成了清朝黑龙江流域特殊的军政管理体系。文章主要梳理了清代黑龙江流域副都统衙门的建置沿革与分布,对人们了解清代黑龙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军事的格局与嬗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雍正末年,为了防止盗采人参,清廷在呼兰地区设置了驻防城。本文主要利用满文档案对呼兰城驻防设置的原因及背景、城郭的建设、官兵及武器的调配、渡船的建造,以及边界的划定和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办法等作了探讨。这对了解东北地区的八旗驻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绥远城驻防是清朝在北疆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驻防地,绥远城将军后来演变成漠南蒙古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对清朝维护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加强北部边疆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在绥远城驻防建筑及布局研究、八旗军研究、绥远城将军人物研究、绥远城教育及民俗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在学科整合、研究视角选择、人物群体研究等方面仍待深入。展望未来,学者应在与绥远城将军相关的满蒙档案文献整理、多种研究方法应用、新研究视角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绥远城驻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曾是八旗直省驻防中独当一面的驻防地,有着自己的特点。对开封八旗驻防的营房规模、满城建设经费来源、驻防旗人教育及理事同知等方面进行研究,可略窥清代开封八旗驻防的一些侧面。  相似文献   

5.
崇德、顺治时期是有清一代索伦牛录及布特哈八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基于内迁索伦部众编制了十六牛录,另一方面又在十六牛录的基础上不断扩编、整合,为其后布特哈八旗乃至黑龙江驻防八旗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外记》是清朝人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全面记载了清朝中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以及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记述当时社会状况时,西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表达出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黑龙江外记》对于我们研究清朝中期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康熙年间设立的黑龙江驿站,其背景是为了抗击沙俄对黑龙江的入侵,由于黑龙江特殊的环境,使清政府对这条省级驿路采取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管理方式,在设立的原因、行政管理、站丁的来源以及风俗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入关后,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进行驻防,形成八旗驻防制度。满城,即八旗兵的驻防城,也是八旗驻防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从顺治初到乾隆末近一百四十余年陆续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满城,与清代八旗驻防同兴衰相始终,它对于增强清政府的军防力量,加强行政统治,促进各驻防地的经济开发,以及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清代满城所发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大多按“守内虚外”的方针进行军事部署,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当时,开封内外.兵营列峙相望。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呢?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外记》是清朝人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全面记载了清朝中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以及地理、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记述当时社会状况时,西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表达出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黑龙江外记》对于我们研究清朝中期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4):31-34
察哈尔部(万户)是由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军演变而来的,形成于北元初期,兴盛于北元中期,衰落于北元末期。其作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护卫者,在跟随历任蒙古大汗走南闯北的征战中,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地域迁徙和时空变化,足迹几乎遍及如今的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西北(青海、甘肃)和蒙古国的广大地区,清代还被派往新疆、河南、江苏等地驻防。其驻牧时间相对较长、迁移往复次数较多的则是宣(化)大(同)边外的现察哈尔蒙古人聚居区。  相似文献   

12.
青州满城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地点之一,但是关于青州满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文章主要梳理了有关青州满族的历史文献资料,描述了青州八旗驻防城的由来、旗城的修建以及驻防官兵的选调,并论述了青州满族历史上的经济、政治诸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代黑龙江地区城镇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建立后,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长城南北之间的贸易日益繁荣,不仅加速了黑龙江地区急剧的封建化,而且也大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有关金代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考古资料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已发现的金代古城三百余座,这批资料是研究黑龙江地区古代城镇最可靠的物证。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在解放战争初期存在着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影响,为了清除奴化教育、党化教育的遗毒,中共对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进行彻底改造,将根据地的高等教育经验带入黑龙江地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规化转型,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清朝前期 ,在遣戍制度下 ,大批流人被发遣到黑龙江地区 ,为黑龙江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来自于经济、文化较先进地区的人力资源 ,为黑龙江地区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流人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劳作下 ,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不仅实现了“筑城驻兵、屯田永戍”的军事目的 ,更为黑龙江地区的进一步全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0+202-200,2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热的角度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状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地域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以后,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东北边疆危机加深,清政府认识到了移民实边的重要性,黑龙江地区逐渐解禁,移民促进了黑龙江地区土地开发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黑龙江地区农业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