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界云 《出版史料》2005,(3):110-112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2.
胡小静 《出版史料》2005,(3):112-114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3.
悼原放同志     
丁景唐 《出版史料》2005,(3):106-108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4.
许觉民 《出版史料》2005,(3):108-108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5.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5,(3):114-115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6.
柳肇瑞 《出版史料》2005,(3):108-110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7.
王益 《出版史料》2005,(3):105-106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8.
黄炯相 《出版史料》2008,(1):105-108
宋原放的名字与“伯乐奖”连在一起,与“中国韬奋出版奖”连在一起,与《出版史料》连在一起……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出版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先进文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品格,特别是他钟情于《出版史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9.
《出版科学》2005,(5):27-27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版协顾问、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韬奋出版奖和伯乐奖获得者、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宋原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6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宋原放同志长期献身于革命出版事业,治学谨严,管理有方,为繁荣我国出版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宋老一生清正廉明,严于律己,是出版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十一月底的武汉,一派深秋景色。东湖边芭蕉碧绿、梧桐金黄,一座别墅式的建筑座落在浓荫深处。这里正举行一次全国的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会议间隙,记者拜访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宋原放同志。虽说已经年过六旬,可宋老还是那么精力充沛,浓眉下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双旅游鞋不仅使他更年轻了几分,而且也似乎显示着主人的奔波风尘。他已经从上海市出版局的负责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兼任着全国和上海出版协会的领导工作,去年又担任了上海编辑学会的会长,为了出版事业的发展,他仍在忙碌,仍在奔波。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本刊编辑陆其国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协调委员会、市残联、市人事局联合授予了“上海市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在市直机关工委系统60多家局以上单位中,陆其国是唯一受此殊荣者。 一周岁时,陆其国困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腿终身残疾。面对残疾陆其国没有悲观,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摆脱残疾的阴影,超越自我,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用知识托起新的人生。20年来,他已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萌芽》、《电视·电影·文学》、《上海小说》、《雨花》。《星火》等报刊杂志发表了200万字作品。其中短篇小说《母亲》被选入上海市中学语文读本,短篇小说《我的同龄人》获文学报“命题文学”征文小说一等奖,后被《小说月报》杂志转载,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之窗”节目配乐广播。文学报和上海电视台也都做了专访和节目予以介绍。2001年又陆续出版了专著《畸形的繁荣——租界时期的上海》和纪实文学作品集《解密档案(B卷)》两本书。  相似文献   

12.
记者洛丁报道,中国版协和上海市版协顾问宋原放同志,最近在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就挖掘整理我国近现代出版史料问题,谈了他的意见与建议。 宋原放说,新闻出版署原来有个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前两年散了伙。原来确定的工作目标要编写出一本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再搞一本出版大事记。现在两三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已无影无踪。出版史料征集整理工作上下有点脱节,下面搞地方出版志,整理出版社社史、店史很积极,也出了些成果,如陈原  相似文献   

13.
由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于2001年至2006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宋原放、王有朋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上、下卷)所选收的史料论及春秋(公元前770年)简帛时期到20世纪初(191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版活动,其中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料因另有《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的出版,故在古代部分仅选收少量史料. 由汪家熔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上、中、下卷)所收史料包括的时间从1815年起到五四运动前,收录近一百年新形态的出版史料,传统形态的出版一般不涉及.史料尽可能收录档案等原始史料,有些事件暂缺原始史料时,选些亲历其事,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较多史料线索的当代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14.
朱敏慎  吴志明 《今传媒》2006,(3X):37-38
高级编辑贾安坤曾主持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分管报纸和期刊,1994年底调至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任秘书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担任过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名誉会长,现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聘任的20多位新闻阅评员之一,也是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奖”评委。老贾退休已近7年之久,自称是“桃花源中入”。虽然离开办报业务多年,实际上一天也没离开报纸,他非常忠诚于“阅评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位老新闻工作,老贾关注的不仅仅是报纸,还有电视、广播中的新闻节目。他认真读、认真看、认真听,并通过种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贾这种细读、细看、细听的阅评精神,缘于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陈丕显从1952年2月调任上海市委“代理第一书记”起,至1975年10月离开上海,整整24个春秋。上海,是陈丕显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他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云教授在他即将出版的新著《陈丕显传》一书中,对陈丕显在上海的这段经历作了铺陈和探讨。现经作者同意,将1958年前后的几段史实首次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漫画家、漫画活动家、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人民日报《新闻战线》高级编辑沈同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 8日逝世,享年88岁。 沈同衡(笔名石东)1914年10月生于上海市宝山县。早年在上海学习美术,任新华艺专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同时兼任《宝山日报》记者,参加上海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组织创立了我国漫画史上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进步组织“漫画工学团”;上海解放后任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室副主任,后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7.
贺宜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出版家、编辑家,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他原名朱家振,1915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亭林镇(今上海市金山县亭林镇),从1934年任《生生月刊》编辑始,1945年主编《童话连丛》,1949年任上海《新少年报》社长兼总编辑,1954年调北京任《中国少年报》副总编辑,1959年任《儿童文学研究》主编,1978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同年改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直至1987年8月20日逝世,终身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为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老一辈的出版家和编辑家,都有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18.
艾以 《新闻大学》2000,(3):70-71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园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相似文献   

19.
《出版视野》2004,(5):40-40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过世的不少,周建老、胡愈老和我还健在。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见《出版史料》1983年第2辑第52页)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就任上海市档案局局长的刘南山三年来在《中国档案》发表了四篇文章,从创新、改革的角度介绍了上海发展档案事业的新思路和实践.在他的文章里,突出的词汇有:突破、拓展、体制创新、打造档案品牌。做为一个领导者,在全面考虑上海档案工作的发展时,他着墨最多的就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他写道:“原来档案局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保障档案馆建设、为档案馆服务方面贴得不够紧,存在着‘两张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