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从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理念发展、政策制定以及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对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程的支持。文章以美国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乔沃尼奥课程为例,说明该课程是如何通过整合一般儿童及特殊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提高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研究者介绍了该课程的提出背景、基本构成,归纳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转变观念,创设适宜的融合教育环境,运用灵活的融合教学策略,增强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等途径,落实"融合保教"。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是保障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河南省在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开展立体式融合教育课程培训、强化对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指导、提升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理念水平、积极获取融合教育资源的支持等措施,使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前融合教育政策体系并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具备特殊教育技能的融合教育普及型人才,建立合理有效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共同体,不断优化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5年,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教育部共同发布《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政策声明》,强调儿童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协调一致的儿童专业发展体系、不同领域专家资源的深度支持、政府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美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扩大全体儿童的早期融合学习机会,满足所有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良好的学前融合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目前存在的现状,以期对今后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蔡卓倪 《幼儿教育》2012,(Z3):70-72
学前融合教育在我国很多地方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但是普遍缺乏技能。目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面临三方面矛盾。幼儿园、特殊学校和相关高校应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二十余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时空知识图谱与内容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状态,研究机构与作者以高校及高校教师为主。归纳出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包括国际学前融合教育经验梳理、随班就读幼儿同伴关系及教师态度的调查、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现状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发现研究演进轨迹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2001年前)、初步发展阶段(2001—2013年)和深入探索阶段(2014年至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和实践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国内外优秀学前融合教育实践案例的探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对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补充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评价的本土化研究、完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重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8.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不仅影响教师的自身发展,也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分析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学前融合教育活动中教师对角色的理解、教师行为及语言表现,发现一些新手教师在融合教育活动中对教师的角色意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通过提高融合教师的专业自信、一对一结对子机制及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利于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前融合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于其质量方面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文章综合中国目前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研究,以质量的视角对中国大陆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探析,得出:(1)中国大陆在构建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观念上缺乏理论创新,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内容与要素存在模糊;(2)缺乏适合中国大陆国情的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评价工具;(3)中国大陆在融合教育理念与知识、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课程与教学、支持系统五大维度下的学前融合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在各个方面逐步改进,从而提高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问卷,以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为对象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理念、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特教经历、融合教育培训等对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由于融合教育培训不足等原因,学前融合教育专业背景教师在职后依然存在融合教育理念不坚定、融合教育素养不高及融合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11.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12.
概观德国不来梅州学前融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来梅州是德国最早创办和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州之一,到目前已经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本文概要介绍了不来梅州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理念、政策法规、服务模式、诊断和评估、课程和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纳性学习环境的生态化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全纳性学习顺利进行和有效实现需要建构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假设 ,以家庭、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社区为基本要素的全纳性学习环境通过物质、制度和意识等不同层面的展开 ,并在相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中构成一个立体的环境网络 ,特殊需要儿童就在与这个动态演化环境的互动中进行意义的建构和认知与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新时期中的热点问题,随着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实施相关研究不断拓展深化。为洞悉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文献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呈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对新时期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演进趋势进行了扫描和透析。提出研究的未来走向:注重理论建构,夯实学理基础;提升研究效度,理论实践相依;创新范式方法,打造多元生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明了全纳性教育思想和全纳性精神在我国推行全纳性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全纳性教育思想”是全纳性教育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In an attempt to uncover differences in student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class size, the author observed a small class and a large class for 15 hours each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eight students who were members of both classes. Two trends emerged from these qualitative data. First, a ‘diverge-converge’ pattern was evident in the small class (absent from the large class) in which students were much more able to get back on task after becoming off-task or off-topic. Second, the atmosphere in the smaller class was more relaxed and had a very conversational tone.  相似文献   

17.
全纳学校中的辅助教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纳学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教师的工作。辅助教师在全纳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任课教师的教学 ,满足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各种需求 ,促使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中。辅助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 ,不仅在准备上课、课堂教学、辅助医疗、健康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 ,而且在学生活动、个人卫生、人际交流等方面都要提供辅导和帮助。辅助教师和任课教师在全纳课堂中既相互合作又责任明确。但在辅助教师工作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8.
Inclusive education (IE), which calls for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with diverse abilities in the achievement of knowledge,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central pedagogical strategy in primary schools worldwide, including those in Turkey. Besides educators, the issue of IE becomes an important discussion area among designers who question the provision of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erms of inclusion. Equal opportunity, diversity, social justice and participation are necessary parameters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nclus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 of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lack of clarity of ideas about inclusion leads to limited implementation of IE in Turkey. Insufficient provision of school faciliti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IE and a lack of eff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approaches for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urther complicate this situ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s in Turkish regulations regarding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primary schools remain too technical, as they merely focus on the issue of disability and special education rather than inclus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assessing the conformity of these regulations to universal design (UD), a rec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y that supports the idea of inclusion in physical environments through its mission of design for all and design for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and seeks to make physical environments accessible, usable and tolerable for all students with divers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的元型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在普通学校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 ,帮助残疾儿童学习的改革存在两种几乎无法兼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是很有成效的 ,值得加以大力推动 ,深化改革。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的条件尚不具备 ,存在随班就混的情况 ,需要得到纠正。本文采用全纳性教育的理论与来自 8个实验学校的案例 ,对学校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描述性分析 ,借此讨论、评述构建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Schools create an inclusiv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s and enact inclusive practices to cater for the learning and social needs of learners. Using an adapted Ghana Inclusive Education Monitoring Tool (IEMT),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dex for Inclusion, we collected data from 74 head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s. Data analysis involved percentages and frequencies of multiple-scaled items of the adapted IEMT. Findings revealed headteachers admit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 (LwSEND) to set the stage for inclusion, while teachers accept these learners in schools. Collaborative cultures among teachers, parents, and other community stakeholders support inclusive education. While classrooms had somewhat good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school facilities were less accessible to all learners. Knowledge to adapt the curriculum and the flow of inclusive knowledge among teachers was limite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nclusive education include school-wid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haring inclusive knowledge, enhancing teachers' pedagogical competence and promoting supportive inclusive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