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一册第324页第5题:如图1所示,食盐(NaCl)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O)和氢离子(图中 )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着.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 58.5g/mol,食盐的密度是 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最接近于下面各值的哪一个?() 教材中只给出了这道题答案,却没有给出解题过程.而很多参考书中都有此题,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认为晶体的体积就…  相似文献   

2.
课题:《哲学常识》(上)第84页第2题的讲评(原题见“附一”)。 [教学设计] 借用电视歌手大奖赛的形式,抽取一部分同学的答案为评判对象,让另外一部分同学根据给定标准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以评判者的新视角观察自己写出的答案,从而切身了解自己做主观题时的各种缺陷。2.通过共同评判、打分,对做主观题的要求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学生害怕图表论述题.不敢也不愿面对,每逢布置这种题的作业,完成率都颇低,学生反映说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在教学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是能完成的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也总觉得自己做的与答案相差甚远,所以也很害怕做这类题。  相似文献   

4.
杨中甫 《物理教师》2006,27(4):5-56
2005年高考理综(Ⅲ)第24题是一道很好的试题。最近在高三复习用本题作测试时,一部分学生对原题所附答案的严密性提出了不同看法.经过讨论,笔者支持学生们的看法,认为对本题的解答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现提出笔者的管见。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为了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笔者按照课本章节次序编制了一套(初中化学预习题),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用题目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从书本中找答案.笔者在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索.一.注意预习题的全面性编题,首先要理顺各节课文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归纳综合,将知识点转换成题目.课文有重点和难点,作为以疏通书本内容为目的的《预习题)更应注意题目的覆盖面,不能遗漏细微末节的知识点,因为它们都是化学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密而不漏的编题,才能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获得化学的基本知识.如“氢气的性…  相似文献   

6.
在解答物理综合计算题的思考过程中,恰当地确定物理系统中的研究对象,可以使思考集中指向一个适当的物理对象(范围),从而使解题者有可能寻找到必要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式.与此相反,如果解题者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者选错了研究对象,那么将会由于所考察的对象(范围)不当而不能找出所需要的关系,使解题遭遇挫折.对学生而言,正确地选择、确定系统中的研究对象,是解题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学生中常见的困难.一般情况下,问题中的研究对象是题述物理系统中的一部分物体(子系统)或某一个物体,它是解题者着力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简述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要求培养的诸能力中,思维可以说是核心而逻辑推理能力又在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以一道实验设计题的解,加以说明.在初中化学九义新教材第五章复习题中有一道题,题目如下:(题1).下列实验装置的(1)至(5)部分各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题,有95%以上的学生觉得简单易懂.现在我们将此题改编成下面用年淮阴市中考题(题2)让学生作解答·某学生用下列装置,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请回答:(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a接接.接接接L(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b中的干燥剂…  相似文献   

9.
由于几何题的证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不象代数那样有法则或公式可套用,因而使初学几何证明的同学颇感困难.那么,怎样进行几何证明呢?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好证题前的准备工作:(1)仔细阅读题目,深刻理解题意,分清题中哪一部分是已知,哪一部分是结论,并画出合乎条件的图形.为了便于观察和引起注意,还应根据题中给出的有关等量用相应的符号作标记.(2)如果所证的题尚未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还需依照题意和图形中所给出的字母,写下已知和求证.(3)回忆已学过的有关定义、公理、定理、性质.因为这些都是人们…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高考已经结束,纵观今年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部分难度较2006年有一定的提高.在解答题(第24题)考查了弹性碰撞与机械能守恒的知识点,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过程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笔者在阅读了参考答案后,觉得参考答案的解法并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规律.在这里笔者对参考答案作一改进,以求更符合考试时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胡宗龙 《中学生阅读》2005,(4):23-24,22
在政治备考过程中,很多老师非常注重考试后的试题评讲,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如果仅仅是就题论题,缺乏一般性总结和提升,对学生而言,好像有“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临到一个新的题目,仍然不知从何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构政治学科的解题思维模型,把握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2.
数学开放题自1998年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第(18)题)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关注.时隔一年,该题型又出现在1999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还是第(18)题).不必说它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功效,也不必说它在推动素质教育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单就它在题型方面的新突破也足够人们欣赏赞叹的了.较之1998年的第(18)题,1999年的第(18)题究竟有那些新突破呢?突破之一,是条件开放结论也开放.四个论断中,任三个论断都可作为条件,剩余的一个则是结论;条件和结论都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13.
例题:已知双曲线x^2-y^2/2=1与点Q(1,1),证明不存在以Q为中点的弦. 点拨:同学们在课堂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是按照表面的套路进行解题,而对其题型的实质并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造成类型题稍有变化便无所适从,或在解题中途无法继续往下求解,或求解错误.如对于本例题的证明,可能就会有些同学不知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14.
皮带传输是一种综合考察摩擦力及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但同时也能很好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测试24题就属这类题型.从日常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类题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对滑动摩擦力方向不能很好把握;(2)不能很好的找到转折点;(3)对过程分析不清.皮带传输问题具体可分为传送带水平与倾斜两种类型,其中每种类型又包括传送带静止与转动、物体初速度为零与初速度不为零等等.本文通过例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解决该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里,连接体问题是一种常见的习题.在求解连接体内部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常用的方法是:先利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利用隔离法,把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求出这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作用力.这种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对于有些连接体问题,由于所列方程形式复杂,在解答时.往往繁琐异常.给解答带来了困难,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给大家提供一个解答方程的妙法.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这样势必使小学生在解答某些较抽象的题目时存在困难。为了变抽象为形象,我们认为配合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1有一个小数,先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结果()。对于这样一道题,我们就可以配合示意图帮助解答。↑先设原小数0.10.001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现小数→→例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扩大4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倍,体积就扩大()倍。这道题看似复杂,不过配合示意图也能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7.
试说近年高考难题中的物理情景彭大斌(长沙市第一中学,410005)对于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难题”,一般考生都说它难,这些题到底难在何处?难在这些题叙述的物理过程(或者状态)较为复杂一些,呈现出来的情景较复杂,涉及的参量及其变化自然也就多一些.这种较...  相似文献   

18.
一、互动教学的特点 1.主体性.主体是指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媒体(教材是媒体的一部分).三者在探究过程中得以行为展示,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焦点,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对2005年综全国三套试卷地理试题部分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综全国卷Ⅲ第36题中,失分过多,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综合读图题的解题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较差,存在链接性(过程性)和逆向思维能力较差的现象。导致在做题时产生不知所措、分析不到位的现象.这道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对知识信息的有效提取能力。现对该题的解题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学数学考试中学出现一些选择题,不少学生对这类题感到头痛,不是瞎猜,就是乱碰,因而正确命中率不高.教师对这种题有时也束手无策,不能对学生很好进行引导.现提供几种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供同行参考.1定义、定理、公式法选择题中一部分是着重考查定义、定理、公式的,因此,熟练运用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是提高解答这类习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例1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有().(A)1个()2个(C)3个(D)5个解判断一个数属于有理致或无理数,要认定义去识别,不能单从外形去看.如一/菠~15,虽然一ha带有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