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藏书特色是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是区别于其他图书馆藏书的不同特点。它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藏收;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藏书体系所具有的特点。藏书特色意味着依据图书馆的类型和任务、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特点、读者对象及其需求特点、本地区文献资源分布状况等,  相似文献   

2.
施茹丽 《成才之路》2011,(17):80-81
任何一个图书馆(室)建立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自己的藏书,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书,也就不成其图书馆(室)了。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社会上的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后,变成图书馆的藏书(也称"馆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就有明显的区别了),然后再向服务对象(读者)借阅流通,传递使用。因此,"图书馆藏书"就是指图书馆收集到的和管理着的全部图书、报刊以及其他载体形态的文献资料的总和。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任务的完成。为此,本文就对图书的收藏和整理方法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藏书建设与所藏文献资料的流通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藏书”是前题,“用书”是目的,二者是统一并存的。藏书的质量,数量、种类等都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尤其是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藏书建设是指社会上的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的选择、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与保管,变成图书馆的藏书,图书馆的这部分工作,称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要求各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及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点的藏书体系。”高校图书馆所藏文献是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繁荣科学技术的必要条件,而馆藏文献的优势又是随着该校系专业的设置和学术活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胡玉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192-193,F0002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金朝张天锡编纂《草书韵会》系日本后光明天皇庆安四年(1651)重刻明朝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本。据该本上钤藏书印及题识看,原本当系民国时期广西籍学者陈柱先生家藏。  相似文献   

6.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要保证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入藏与剔旧及时到位,科学合理的入藏图书,及时准确的剔除过时无用图书,使图书馆内的藏书象一个生长着的有  相似文献   

7.
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遗书叙录(三)施萍婷一、国会图书馆藏古写本藏书四百多万册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是日本最大的唯一的"国立"图书馆,它包含了从好几个文库购入的或捐赠的图书。其前身是两个图书馆,一是附属国会的"旧帝国议会两院图书馆",一是明治八年(1875)作...  相似文献   

8.
葛咏裳官至兵部员外郎,藏书多购于北京,义和团兴起时携书返里。在临海建藏书楼"忆绿阴室",又叫"葛居俟堂",藏书万余卷,多有善本、珍本。葛咏裳精研文史,有《葛叔霓校〈抱朴子内外篇〉》70卷、《史记批注》、《汉书批注》、《三国志批注》。还著有《辄囊琐记》30册、《史蠡》3卷(家藏抄本),《辄囊丛稿》24卷12册稿本。民国七年,葛的继室屈云珊向临海县立图书馆捐出旧藏千余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忆绿阴室"遭日机炸毁,藏书止剩一千余卷。后来屈云珊将劫后藏书馈送屈映光"精一堂"。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藏书系指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出版物的总和,它是以该图书馆的类型、任务、读者对象和图书经费为依据,经过全面筹划、系统收集而逐步构成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书刊文献资料的综合体.因此,不同性质、类型的图书馆、它的藏书是有区别的.但不论是那种性质和类型的图书馆、它的藏书都分为基本藏书、重点藏书和一般藏书三大部分.此外,就是同一性质、类型的图书馆,由于经办人员的学识水平和责任心、事业心;馆舍的大小与设备条件;经费的多少以及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其藏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因此,如何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建设好图书馆的藏书,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摆在任何一个图书馆面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在经常地不断地补充藏书,要了解我们补充的藏书是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的对入藏的文献进行评价,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搞好图书馆藏书评价,是我们开展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怎样对藏书体系进行评价?进行藏书评价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内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价?这是开展这项工作应该了解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乾隆"钦定"了《四库全书》,"敕修"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御定"了《续文献通考》。《四库提要》和《续文献通考》正式判定明末出自井中的宋郑思肖《心史》为伪书。但这只是诬陷和谎言,却迄今还在蒙骗和贻误学术界。乾隆对郑思肖相当注意,有可能看过《心史》,且还写过关于郑氏的诗。《四库全书》中更是留下了《心史》为真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正式确定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并强调只有皇帝钦定或官方批准的纪传体史籍即二十四史为“正史”。自此,“正史”遂成为“二十四史”专有之名称。笔者就纪传史及其体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此种体例的优缺点所在,进而对二十四史及其善本加以探讨,且点出研读佳法。  相似文献   

13.
宋荦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宦,又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其家藏之丰,刻书之精,为当时学者文人自叹弗如。尤其承刻三种“御籍”的完成,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本文就其在藏书缘由和收藏特色、刻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武川备考》系清代拔贡何德润手书辑录而成,现仅存孤本,珍藏于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全书共十二卷二十册。全面著录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前武义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史实,采摭繁富,考据精核,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6.
和坤虽参与《四库全书》中几部重要书籍的纂修、考订,但却在校书、赔罚中兴风作浪。积极参与删改、收缴“违碍”文字、书籍,是乾隆封建文化专制统治的忠实鹰犬。  相似文献   

17.
张弼士是深受晚清政府重视和青睐的华侨企业家。张弼士较早地回国投资,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并提出了设领护侨的建议,提出了招徕侨资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主张,提出了在闽、粤设立发展中国经济的示范性"特区",以更好地招徕侨资。《商务条陈》成为深刻影响晚清新政的重要文件。张弼士的建议既切合实际需要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既体现了他参政议政的敏锐,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演变,以及晚清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史记.孝文本纪》与《汉书.文帝纪》比照,可以看出“迁书体圆用神”“班氏体方用智”的差异,亦见从《史记》创设的本纪到《汉书》成为后世史书范例本纪过渡的完成。文中记事表现出刘恒就位时的人心向背、其思想借鉴中所闪动的历史底蕴的余光和能自主协调政事的胆识。司马迁对汉文帝形象的塑造,对认识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有重要的比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宋初期,统治者推尊元祐右政术,使得元祐学术重新回归文坛。词学批评对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都有了中肯的评价,自成一家的苏轼豪放词在南宋得到重新的审视,在高宗、孝宗时期尤甚,形成了苏词接受的第一个高潮。同时,印刷媒介大量、快速、轻便的传播特点,书籍开始大量产生,为苏词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有效的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为印刷传播渠道多元化,有官刻、私刻、坊刻形式;出版形式多样化,有别集、丛刻、选集、词话。印刷传播对苏词地位的确立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向《诗》学家法问题自宋至今聚讼纷纭,考各家论述,多有据刘向编撰之《新序》、《说苑》为依据者。然此二书多袭先秦史料,其《诗》学观不能代表刘氏本人。而史传中刘向之奏章、封事引《诗》资料,则少有专门研究者。笔者以元帝时刘向所上之《条灾异封事》引《诗》为研究对象,考察后可知:刘向用《诗》确不守家法,甚至无今古文之别;在不同场合运用相同《诗》典时,取义亦有不同,据此可知刘向"通经致用"的汉儒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