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运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审视或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作为“合作学习”的主干组织形式的课堂“合作讨论”。尤为教师们所青睐。但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由于有些教师操作运用不当。使这种活生生的、充满人文精神与个性特质的学习形式变成了一种低效、高耗且有“作秀”之嫌的表演。出现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好“合作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运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审视或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作为“合作学习”的主干组织形式的课堂“合作讨论”,尤为教师们所青睐。但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由于有些教师操作运用不当,使这种活生生的、充满人文精神与个性特质的学习形式变成了一种低效、高耗且有“作秀”之嫌的表演。出现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利用好“合作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要选择好“独立学习…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正大踏步地向深度和广度挺进.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质态也从一个高峰跃上了另一个新的高峰.随着实验的深入.“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已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课堂上呈现出许许多多“迷人之景”.情境创设“千姿百态”.探究活动“百花齐放”.合作学习“百见不鲜”.教学评价“百般呵护”……一切都生动地表现了老师们诠释新课程理念的种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是一片嗡嗡声,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种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老师们也清楚,这种学习效果不是很大,可又束手无策。要想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自“合作学习”被写进数学课程标准后,“合作学习”已成为评判一个教师是否走进新课程的标志。大凡涉及到新课改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优课评比、教学观摩等,执教者无一例外地要在课堂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次所刊登的四篇课例,就有三例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么“合作学习”真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具有神奇的教学效果吗?我看未必。至少,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中,没有看到它的神奇,相反,倒是“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成为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理想。当前,课堂上的“讨论”日渐成为一种时尚,每个教师都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交流思想,从讨论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来看,它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思维”作为心理学概念可以为老师们所分析所运用,“思路”却能够成为数学课堂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老师和学生所共享,这也是由数学本身内在的逻辑性所决定的,所以这是一个能够贯通教学语言系统和学习语言系统的关键词。但是能够理清学习思路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发展的。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掌握一定的思路策略,才能迅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优化我们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学习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接受。语文老师们也纷纷用课堂实践对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做出了各种诠释。一时间,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得是风生水起。但是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景象下,却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发人深省的地方。笔者通过多年观摩他人的教学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也来谈谈自己对于语文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的些许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帮手,而不是一个摆设?从老师们的来稿中,大家一致认为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道出了自己是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合作学习经验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以期对您的教峰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钱敏慧 《小学校长》2006,(6):43-43,31
自从《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响应,“任务型教学途径”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都具备了一定的任务设计能力和任务操作能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尝试用英语做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据了解,老师们对如何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符合“任务型教学途径”要求的课外作业的研究还做得较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老师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抄写、默写,完成配套练习等等,缺乏实践性、运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精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如何设计小学英语作业,使“任务型”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值得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课后任务为基础,发展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于好课标准的一般认识至少包含以下几点:课堂进展流畅,教师的引导富于技巧,学习的结果令人满意。教师们往往追求课堂开展顺利的教学,看重学习的结果,然而,我们也必须看清楚:此类“好课”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 背景介绍 不可小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这些在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下熏陶出来的充满探索精神和活跃思维的学生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他们的活力挑战着老师的“权威”,他们对数学的感悟已经不仅限于课堂,他们身上充盈着的“不安分”的细胞,他们头脑中跳动着的聪颖和睿智,会在任何一个你不经意的时刻,跃然而出,令你惊喜之余,欣然喟叹!  相似文献   

13.
规则的缺失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和课堂的低效。2012年春季,我们开始尝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规则进行重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构建起了初中历史“一标五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里的“一标”是指“教学目标”,五环即指“激趣导人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反馈补救一课堂延伸”五个教学环节。下面以李老师所上的示范课《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这是当前国际教育界一种备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卓有成效 ,因而受到我国不少中小学教育者的关注。但老师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是现代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出发 ,对教学中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作一些探讨。一、从学生出发 ,设计好教学思路 ,以“学”定“教一堂课或一种教学方式的成败 ,不是看老师或教育者都教些什么 ,…  相似文献   

15.
新理念关注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经走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但很多教师并未认真思考合作学习理念,不明确合不合作要看具体的教学需要,怎样合作要看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一原则。为了“合作”而合作,远离了课改本意。  相似文献   

16.
听课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确是“动”了起来了。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探究式学习被前所未有的重视了起来,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多来,新理念新思想已进入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田。教师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对探究学习的研究,我们的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教改形式下,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们身赴其中,出没于浪峰谷底;在新的理念影响下,数学课堂盲目地“求新”“求异”。于是我们上过了很多所谓的“新课”,也听过很多所谓的“新课”。从表面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确是在不断地翻新,殊不知我们却走入了一个教学误区。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形式翻新、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期听了大约二十节语文课(主要是阅读课),可谓有喜有忧。喜在老师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意识和拓展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有所体现;忧在不少课都或多或少地给人以浮华有余而沉实不足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