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健 《学子》2014,(6):32-33
正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时机产生了疑惑:学生练笔,究竟应放在课中,还是课末?若放在课中,会不会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课堂练笔的时机取决于课堂练笔的性质:"为读而写"还是"为写而写"。不同的练笔目的,其时机不尽相同。下面笔者结合两个课例,来谈谈练笔的性质及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  相似文献   

3.
写人写什么     
孩子写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类。写人,往往会遇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我的人》《我的爸爸》《我的同学》之类的题目。这一次,老师要求写《我真感谢他》,显然是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写一个人。写人写什么最主要?外貌?行动?还是这个人所做的一件最主要的事情?肖铁选择写在大连遇到  相似文献   

4.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5.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6.
提到写作文,我忘不了上初一时的第一次作文,更忘不了老师教给我们的写好作文的“秘诀”。 开学第一周,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回到家后,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一件值得一记的事,脑子里空空的,提笔无言。不管怎样,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得要完成。既然想不出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写,干脆就写开学初参加学校的一次大扫除吧。  相似文献   

7.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怕写作,这是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视写作为负担,写作文是老师“要我写”,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写作,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学生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谈一些个人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悟,都想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共勉或商榷,却又不知从何写起。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要写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四个字:读、做、研、写。读,就是通过读各种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通过广泛阅读,猎取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写字课教师,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临写技巧,不必反复无数次临写却能达到"正确""工整"要求,这是长期困扰广大写字教师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性中,总结出了临写"四部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整体观察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要书写的汉字整体观察,看看这个字是扁、是方、是圆还是长。引导孩子观察字的整体形状,并用几何图形来描述,如,"田"字呈正方形,"人"字呈三角形,"天"字呈梯形……在  相似文献   

11.
“想像作文”是以想像为主的作文,所以从大范围来说,可以包括写理想的、写假想的、写幻想的(科学幻想)、写梦想的(写梦)和写奇想的等等。首先,想像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要有现实生活的依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尽管想像奇特,但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不是毫无根据、乱七八糟地胡思乱想。第二,想像要丰富。想像本身应当是色彩斑斓的,这就要求我们敢想,能真正自由地张开想像的翅膀,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虚构奇特的生活情景。第三,写好想像作文基础在生活积累。因为所有的想像活动都应当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不会离开人。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25篇课文,写人的就有13篇,超过一半。这些文章,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都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好好研究的。从文学的角度,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写人,怎样把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写实、写好;从哲学的角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写人,写这个人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表达,能否达到作者、编者预期的效果。在这些文章里,  相似文献   

13.
写人作文是指以人物为主要记叙对象 ,侧重写人物的思想品德、性格情操的记叙文。写人 ,应以正面人物为主 ,也不排斥写反面人物。优质作文中的人物既有先进的人物 ,有某种特长的人物 ,也有不少有缺点的人物 ,甚至是有错误的人物。不管写哪种人物 ,都要写出他们的特点 ,否则人物就会干巴巴的只剩几条筋 ,不能达到写作的目的。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特点呢 ?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写。 写人离不开记事 ,只有把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去 ,才能展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写人的课文要占一半。其中有的通过记一…  相似文献   

14.
写作文,免不了就要写到知识类的作文,知识类的作文很难写得有趣味,特别是那些写实验过程之类的作文。其实,知识类的作文也还是可以写出趣味来的。像目前很多科普类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的科普、探险故事,最著名的要数十九世纪的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如《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80天》……写“为什么”之类的作文时,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强烈的探索欲望,还可以根据作文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神秘性,还有,千万不要写成说明书。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两篇写“为什么”的作文。把“为什么”的作文写出趣味来@程桥  相似文献   

15.
【写话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写话要求: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次写话通过猜谜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自画像"吗?你们一定会说,"自画像"就是自己给自己画的像,是的,艺术上是这么分类的,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并不是真正用画笔"画",而是用笔来写一写自己。那怎么"画",怎么写呢?我们来学几招吧!第一招——照一照。要想"画"自己的模样,肯定要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吧,怎么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模样呢?对了,拿个镜  相似文献   

17.
提到文章的"虚写",我不禁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妙语:"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山之精神是抽象的,难以捉摸,如何表现呢?只有借有形的小草和烟霞来侧面勾画了。用具体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来映衬客观实体,这种技法即"虚写"。要让自己的文章"出彩",非借用"虚写"不可。  相似文献   

18.
由“仿”到“创”是儿童学习写作的必要途径。但仿写要注意方法,否则仿不得法,贻误学生。“仿写”有以下三忌:一忌“庸俗”仿。学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仿写的目的要明确,要引导学生“仿”中求“创”,忌“庸俗”地盲目地仿写,把形式主义的套作当成写作绝招。庸俗化的仿写不仅损伤原作的形象,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容易造成学生厌烦写作的心理障碍。二忌“指令”仿仿写要顾及儿童心理。倘若学生对范文毫无兴趣,“指令”强仿则会事倍而功半。学生学习文章后,如果有体会,产生了仿写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仿写,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文,…  相似文献   

19.
吴雅雷 《辅导员》2009,(19):37-37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拿起笔来,不知所云……”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习得写话的技能,让他们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进行口语与书面的交际?这就得靠我们小学教师掌好语文这支舵,从低年级开始,在进行“说话”的同时不忘记“写话”的训练:要写好一大段话,首先得从“写好几句话”着手。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经常写教学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有的教师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写教学经验总结没有定式,只要遵循一般要求,能说明问题即可。但如果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总结来还是要讲究采用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